常德会战结束后,年2月,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司令,他的74军就在常德附近整训。
第24集团军是老番号(撤销过两次)。原集团军司令是台儿庄大战中威名赫赫的庞炳勋。
庞炳勋的集团军主要在河北和察哈尔的敌后活动,因作战失利,全军崩溃,庞炳勋在山穷水尽时投降日军。于是被撤销了番号。
现在王耀武的整个集团军下辖3个军::74军、军、73军。
第24集团军可以说是为王耀武特意重新建立的。蒋校长对王耀武的喜爱也达到了空前水平,王耀武被特许可决定集团军内团以上军官人选。
人事之复杂,不亚于指挥作战。王耀武升了,74军军长谁来当?
副军长李天霞在抗战前就是补充旅(74军原型)团长,论资历,论战功都顺理成章。
可是王耀武征求师长们的意见时,58师师长张灵甫却不同意:“欢迎施军长回来领导第74军。”
李天霞和张灵甫的个性和风格差异很大。李天霞好赌好色,不打仗时常在军内开舞会。张灵甫正派、直接、高傲(张灵甫很帅,他的女人都是绝色,真没必要)他很看不上李天霞的做派,既然不尊敬就会产生冲突,关系很差。
王耀武慎重考虑后采纳了张灵甫的想法。原第军军长施中诚当上了74军军长,李天霞调去当军军长。
在王耀武的调理下,没多久,第24集团军就做到了人事畅通。第军、第73军在也逐步规范。其中,第73军参加过常德会战,但表现很差,除有个师长战死外,把武器丢了个精光,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原军长被免职。现在整个集团军都呈现出一副劲旅的模样。
第24集团军的核心仍是“虎部队”74军。三年前成立攻击军时,74军还有竞争对手,还要蒋校长裁定资格和条件。三年后,已经没有任何部队可以与74军论高低,凭良好的素质,敏捷的速度,突出的战绩,毫无争议地被统帅部定为战略总预备队。
年春天,中国组建远征军,但美国认为部队数量少,必须增调部队,并立即进攻怒江以西的日军。
为了建立远征军,中国的防御部队已经捉襟见肘,再调其他部队去滇西很困难。
美国援华航空队的陈纳德(原飞虎队)也反对,他警告蒋校长:“日本地面部队的部署,是珍珠港以来最有威胁性的。日本正准备发动席卷京汉铁路到河南的交通线;下一个就是占领长沙。”
陈纳德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日军的最新部署,就是“打通大陆作战”(正式定名为“一号作战”)预计总兵力达51万,是整个侵华时期日军兵力最多的一次。
在日本陆军史上,规模最大的是日俄战争时的奉天会战,但若论兵力之多、作战距离之远、作战区域之广,时间之长,都不能跟“一号作战”相比。
可是美国站在自己角度上看问题,它可不管抗日的东方盟国有多少难处。
4月4日,在提议被蒋校长拒绝后,罗斯福仍坚持要蒋校长下决心:“命令Y军(远征军)渡过怒江进入缅甸。”
年,老美对老蒋的态度,已不像太平洋战争刚开始那样客气。中国不断战败的消息,以及重庆腐败无能,作战消极的传言,都让老美认为,他们给中国的援助被装进很多人自己的腰包里,而且看上去似乎有“一千年不赖,一万年不还”的态度。
4月10日,马歇尔决定要挟一下中国,他削减援华空运物资,还要取消中航空的贷款。史迪威更厉害,他正与蒋校长争夺在华指挥权,他要把4月份给远征军吨物资,全部交给陈纳德航空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生活水深火热,战斗艰苦卓绝,但胜利遥遥无期,中国军队普遍士气低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老美参战,官兵士气有所提振,对美国的援助也形成了依赖。
吃人家的嘴短,老蒋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和参谋总长何应钦等一堆人研究了10天后决定,调出2个集团军、16个师去云南作战。
四天后(4月18日)日军就渡过黄河,“一号作战”(豫湘桂会战)大幕拉开了。
5月27日,横山勇率日军第11军的8个师团三十六万人,沿湘江两岸进攻长沙、衡阳。
薛岳的战术与第三次长沙会战一样,还是“后退决战”与“争取外线”相结合,他还给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天炉战法”
但是日军对这套战法已经太熟了,早就有研究出了破解招数。其核心就是改变孤军深入的习惯,在雄厚的兵力的基础上,把战斗力强的兵团放两翼掩护,以粉碎中国军队常用的侧击打法。
正面除部署一线部队外,设置二线部队,保障持续的大纵深的突击能力。
如果浙赣会战是“反天炉战法”的第一次成功运用,到了常德会战,“天炉战法”就不行了,即便74军主力尽出,第10军强悍的在日军侧面攻击,亦难以形成反包围。
重庆军方的智囊不是傻子,赵子立等人打完长沙会战就说过:“不能总用个死架子来打人”,
想取胜,唯一的办法就是集结足够的兵力继续延长纵深,再决战。
赵子立想在衡阳决战,而不是长沙,除用到第九战区的全部兵力外,第三、四、六、七四大战区都要调来大量兵力到衡阳决战。
然而薛岳陶醉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中不能自拔,决定继续“天炉战法”。
当然,即便听赵子立的,恐怕也难集结出他说的那么多兵力--能调都去云南了,剩下的用来守住本战区都够呛。
尽管如此,军方还是做了很大努力,从其他战区调兵增援。
史迪威曾多次指定74军去云南和缅北,并答应空投补给,但都被坚决地拒绝了。
也幸亏74军留下了,要不会被英国军队玩死,如果去了,到哪里去找到强悍的机动部队呢?
会战开始后,74军的任务掩护湘江北岸第九战区侧翼,同时侧击日军第40师团。
6月5日拂晓,74军51师猛攻日军第40师团的西港镇。激战一天下来,51师拿下西港,毙敌多人。
此后几天51师58师多次与敌接火,双方均伤亡惨重。打乱了日军原本的计划——日军以湘江划界,日军第11军主力在湘江南岸,第40师团是在北岸打配合的唯一一个战略兵团。在日军南进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防右翼常德的74军,这令日军40师团很闹心。
当初常德会战结束时,畑俊六曾命令横山勇不要撤出常德,就因为74军的问题,横山勇撂挑子跑了,“自己约的小哥哥,含着泪也得挺着”。
6月9日,王耀武接到命令:集中主力歼灭南犯之敌,争取以最少量的兵力防守宁乡等要地。宁乡是湘北、湘中去长沙的咽喉,王耀武派张灵甫的58师守宁乡,拱卫长沙岳麓山。
张灵甫一路急行到达宁乡、把主力放在沩水河南岸,让团团长何澜守宁乡县城,还把团第一营和师属迫击炮连留给他。
6月13日,日军第40师团派两个联队攻击宁乡。横山勇把中国第九战区的阵地归纳为三层,从外向内,分别是“厚皮地带”“果肉地带”“核心地带”。宁乡就是“果肉地带”军队中的第一位。
“果肉地带”是主阵地。由于中国防守兵力多,指挥体系、后勤、阵地都很完备,因此日军要以大兵团急袭和分割包围。
宁乡成了长沙的前哨战。在宁乡外围何澜已经与日军激战了一天。傍晚,日军出动飞机低空轰炸,结果因飞得太低,还被用枪打下来一架——这在抗战历史中都极为罕见。
6月14日,宁乡被团团围住,团硬是抗住三次猛攻,但已经伤亡过半。
日军两个主力联队足足攻打两天,竟然没拿下这个小破县城,这让日军第40师团大吃一惊。6月15日,日军增派余人南渡沩水河,突袭58师后方阵地。
58师是少有的攻守兼备型部队,到了张灵甫时期,在以攻为守方面尤其厉害。张灵甫在正面顶住日军,同时派一个营攻击日军侧翼,用围魏救赵的一招,把偷袭日军逼回沩水岸边。
日军集中精力继续围攻宁乡。团激战不止,最后打成了白刃战,喊杀声和伤兵的惨叫声响彻阵地。58师伤亡很大,营长王炎城阵亡。
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日军终于突破南门城垣。开始了逐屋争夺的巷战,县城大部分已被占领,被迫退守到团团部(福音堂),此时全体到齐也就剩下多人。中午时,何澜率几十名士兵杀出福音堂突围,但三面都被日军牢牢控制,最后这一面是沩水拦住去路,突围失败了,何澜被打成重伤。
团团副蔡亚锷因双腿中弹没参加突围,见到团长何澜奄奄一息,他大声说到:“各位弟兄,现在突围,等于白白送死,不如坚守待援,才有一条活路!”
慌乱的官兵见被团副这么一喊也镇定下来。蔡亚锷点了一下人数,除了80个伤员,有还能战斗,他指定了一名连长,将所有人编成一个连,进行最后一次战斗动员:““把死’字顶在头上,把成功握在手里。与其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蔡亚锷把所有的医药、粮食、弹药、饮水都公布于众,告诉大家:只要死守,这些东西绝对能撑到援兵到来。
这期间,张灵甫的58师主力与友军一起围攻日军第40师团主力。日军招架不住,只能抽调围攻宁乡的兵力,团的人守军已经背水一战,非常顽强,因此日军始终没能摧毁仅一百多人据守的福音堂。
蔡亚锷坚守到6月19日,74军第军的主力第19师终于攻到宁乡城,日军被迫撤退。
就在58师与19师会师宁乡前一天,长沙沦陷了。
6月19日晚上,王耀武下令放弃宁乡,全体向湘乡转移。
在宁乡保卫战中,58师的四个营与优势敌军鏖战六天六夜,付出了军官伤亡50余人,士兵死伤余人的惨重代价,是长衡会战前最惨烈的一战。蔡亚锷被授予云麾勋章,并得到了张灵甫的保荐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