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2014年,93岁痴呆老人跳河前大喊上刺
TUhjnbcbe - 2022/11/4 18:14:00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一、

年冬季的一天,位于江苏南京的一处村庄内,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位体态佝偻的老人独自走到桥上,只听见他大喊几声“全体上刺刀,跟我杀鬼子”,然后突然跳入河中。

当时正值隆冬腊月,河水冰冷刺骨,莫说一位九旬高龄的老人,即便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在河里也坚持不了多久。

幸好河岸上有不少行人,他们目睹老人跳入河中,有人见义勇为,不顾河水的冰冷,将老人救出。大家手忙脚乱,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来包在老人的身上,老人这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有人认识这位老人吗?”救人者问道。

“这不是孙家的老孙头嘛!”

有人认出了跳河的老人,与此同时,一位神色匆忙的中年男人跑了过来,他见到老人,问清原委后,心中是既愧疚又后怕。

“对不住大家了,我父亲有老年痴呆,真是太感谢大家了。”来人不断地向众人道谢,并解释父亲跳河的原因。

老人名叫孙建勋,如今已有93岁高龄,患有阿尔兹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由于患有此病,失去了大部分记忆和辨识能力,所以孙建勋老人的日常生活全靠家里人照顾。

中午时太阳很好,儿子就让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他自己在厨房里做饭,没想到一溜烟的功夫,老人竟然独自走出去,还跳到了河里。

幸好父亲被人救下,要是出个三长两短,自己后悔也来不及啊!老人的儿子心里止不住的后怕,他连忙把父亲带回家中取暖,避免被冻坏。

没几天,老人就从床上下来了,身子骨还是很硬朗,尽管脑袋“不清楚”,但精气神很足,这让家人渐渐放心下来。

老人的儿子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但他没想到,竟然有记者前来采访他的父亲。

原来是老人跳河前大喊“全体上刺刀,跟我杀鬼子”的事情被大家传开,有记者听说后觉得这位老人的身份不简单,决定来实地走访一下。

“我父亲经常自言自语,说要去长沙打仗,还经常提到“陈师长”和“薛长官”,但我们问他,他也说不清楚。”面对记者的提问,孙建勋的家人此番回答道。

记者还采访了不少村民,大家都对这个“老孙头”很有印象。

孙建勋经常说要去杀鬼子,去打仗,一开始大家以为他真的是抗日战士,但是问他部队编号等具体问题时,孙建勋答不上来。时间一久,村民们就不信了,再说孙建勋患有老年痴呆,所以人们都以为这个老头是“脑袋傻了,说胡话”。

有一次,有人在孙建勋面前提到了他常说的“薛长官”和“陈师长”,孙建勋一听,立即挺直身体,敬了个军礼。有好事的孩童知道了,就经常拿孙建勋讨开心,故意在他面前喊“薛长官”,让老人敬礼,他们则哈哈大笑。

“我们以前也以为他是当兵的,但是他啥都说不上来,我们也就不信了”,村民们还介绍说:“他没有当兵的证件,也没找过相关部门,没有照顾和补贴,过得贫苦的很,全靠儿子干点零工过日子。”

记者听完众人的讲述,心里也开始打怵,但职业特性让他不愿意放过一丝可能性,他相信一个患上了痴呆却没有忘记天天喊杀鬼子的老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老人的背后一定有故事。

二、

于是,记者决定继续深挖,他将孙建勋老人本人作为突破口,不断找他聊天,向他询问细节。

但老人的回答和大家说的一样,他只能记住很少的信息,比如“长沙”、“薛长官”和“陈师长”这三个关键词,还经常喃喃道敌人要杀过来了。可具体的细节,比如老人服役过的部队编号等问题,却通通答不上来。

不知道具体的部队编号,就很难确定老人的身份。但是记者从已得知的几个关键词中获取到了很多信息。

如果将“薛长官”、“长沙”这两个词放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下,很容易就能想得到那场震惊世界的大战:长沙保卫战。

在抗战时期,正是薛岳将军领导抗日军队在长沙和日寇展开数次血战,最终取得大捷。

所以,想要确定老人的身份,就要从参与过长沙保卫战的部队中寻找。孙建勋老人口中还经常念叨一个人:陈师长。

记者将老人的信息整合起来,联络相关部门和寻找抗战老兵的慈善组织,让他们帮忙寻找。经过相关部门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孙建勋老人的身份很快被查清,他曾服役于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是一位屡建功勋的抗日老兵。

在部队日志和战友们共同回忆和相互佐证下,才知孙建勋身份确实不简单,这位抗战英雄的传奇一生终于被世人所知。

孙建勋老人原名孙秀清,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南京的一个小山村中。孙秀清的父母都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从早忙到晚,挣到的钱却只够全家人糊口,其余的全部被地主剥削走了。

在那个时代,出身于最贫苦的农村家庭,大概率与学堂无缘,上学对于当时的穷孩子们来说是奢侈的。孙秀清的家境很贫穷,他的父母想过让儿子长大一点后,找一位师傅,学点本事,讨一口饭吃。

孙秀清还是小孩子时,就给地主家放牛放羊,挣点钱补贴家用。农村里同龄人的人生轨迹几乎都是这样,能够上学的少之又少,可是孙秀清渴望读书,他路过学堂时,经常眼巴巴的望着那里。

孙秀清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何尝不想让孩子上学读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夫妻俩彻夜未眠,纠结了许久,后来终于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

看着父母佝偻的身体和到处凑钱的心酸模样,孙秀清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回报家人。

孙秀清没有辜负家人的期盼,他学习认真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师的喜爱。此时的孙秀清坚信,自己可以靠知识改变命运,让父母都过上好日子。然而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连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打碎了孙秀清的梦想。

当日军的战火烧到华北和上海时,战争给孙秀清留下的印象还不深刻,他只知道日军是侵略者,要侵略中国。直到南京沦陷,日军犯下惨绝人寰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以后,孙秀清才知道,日本鬼子是这般残忍,他们的行径比禽兽还要不如。

正在南京读书的孙秀清目睹了一幕又一幕惨剧的发生,他从南京城中逃回乡下老家,幸免于难,但数十万同胞却葬身在日寇的屠刀之下。

“我要参军打日寇,为同胞报仇!”

三、

抗日的种子在孙秀清心中悄然种下,并很快生根发芽,他决心弃笔投戎,为抗战献一份力。孙秀清将想法说给父母听,但父母坚决不同意。这倒不能怪孙父孙母自私,毕竟孙秀清是他们的希望,他们劳苦一生,就是希望这个儿子能够安然长大。一听说孙秀清要参军,自然不舍得,更不会同意。

“你是读书人,好好读书同样是做贡献,不一定非要参军。”父母拒绝了孙秀清的参军请求。

孙秀清陷入痛苦,他知道参军抗击日寇九死一生,父母在他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旦他死了,这个家就垮了;可是如果他因此就不站出来,那每个年轻人都这样,谁来保卫中国呢?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日寇在中华大地上肆虐吗?

最终,爱国的一腔热血压过了愧疚和恐惧,孙秀清瞒着父母,留下一封信,直奔南方而去,他要参军!

孙秀清很快找到征兵站,工作人员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思量了一下,秀清这个名字太秀气,不适合上战场,好男儿就要建立功勋,就叫孙建勋吧!自此,那个稚气的学堂少年孙秀清成为过去式,现在他是满腔报国志的孙建勋。

孙建勋所在的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第60师,该军尽管不是王牌军,但亦是久经沙场的血战之师。年,该军参加对日的淞沪会战,与日军展开血战,全军损失大半,几乎打没了编制;次年该军进行重建整编,并参加了武汉会战;年,37军又加入南昌会战。

可以说,数次抗日战争的大型会战中,都有37军的身影。但接连不断的血战让37军损失很重,数次丧失战斗力,经过募兵和整编才恢复了编制,而孙建勋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37军。

年整编后,37军下辖3个师,其中第60师的师长叫陈沛,而他就是孙建勋老人口中经常念叨的“陈师长”。

孙建勋参军以后,刻苦训练,他过去在学堂上学,但他毕竟出身农村,从小就吃苦耐劳,胸中又有对日寇的仇恨作为动力,所以训练比一般的新兵要积极很多。很快,孙建勋的各项成绩都达标,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战士。

但是,当时的中国已经无法给孙建勋这样的新兵提供合适的作战强度,面对日寇的疯狂入侵,他们这些新兵刚从训练场中出来,就要投身于满是枪林弹雨的残酷战场。

孙建勋初上战场时也有惧怕,子弹组成的弹幕,怒吼的炮火,随处可见的残肢断体,让孙建勋心生退意。但是当看到战友被敌人杀死,倒在自己身旁时,愤怒战胜了恐惧,孙建勋拿起枪来,对准敌人疯狂射击。很快,孙建勋就蜕变成一位勇敢的老兵。

南昌会战中,孙建勋所在部队奉命狙击日寇精锐部队,敌人强大的武器轻易就撕破了他们的防守阵地。眼看着敌人冲了上来,战友们萌生退意,孙建勋抽出大刀来,大喊“兄弟们杀鬼子!”说完就冲入敌人中,连续砍翻好几个日军。

战友们被孙建勋的勇猛所鼓舞,纷纷拿起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日军同样悍不畏死,却被孙建勋等人打退,没有将阵地顺势拿下。

这一战孙建勋表现出色,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嘉奖,他被提拔为连长。此后,孙建勋率领连队与日军战斗,击毙了许多日寇。

尽管南昌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不论是整个国民党军继续抗战的姿态,还是孙建勋英勇无畏的战斗,都证明了中国人是不会将祖国拱手相让的。

四、

时间来到年9月,距离南昌会战结束已有四个月,孙建勋所在部队还未休整多久,就奉命奔赴前线:疯狂的日寇决定对长沙发动侵略战争。

日军在这个时候决定进攻长沙,包藏祸心。不久以前,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在诺门坎战役中遭遇大败,被苏联红军打得找不着北,很是丢脸。所以日军决心在中国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为自己在诺门坎的失败挽尊,同时提振军民的士气。

另一方面,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屡遭重创,损失很大,抗日的决心逐渐产生动摇,日军发觉到了这一点,想要发动长沙会战,将重要的粮仓湖南拿下,逼迫蒋介石投降。

从上述两个目的,可以看出日军对于这一战的重视程度,冈村宁次集中11万精锐日军,分三路进犯长沙。

孙建勋深知此战凶险,但他接到命令后还是义无反顾,赶赴前线。孙建勋所在部队全程参与了三次长沙保卫战,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前两次的挫败让日军恼羞成怒,第三次进攻长沙,日军动用了他们的底牌,重炮像是打不完一样,将阵地夷为平地;天上的日军飞机来了一批又一批,倾泻了数不尽的航弹,阵地成为火海。

长沙保卫战中的国军人数不比日军少,但双方的武器实力悬殊太大,敌人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仿佛数不尽的弹药,不断向我军阵地推进。

孙建勋所部奉命于汨罗江南岸设阵地阻击日军,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日寇。凭借着汨罗江和阵地掩体,孙建勋率部顽强抵抗,让日军数日未能前进一步。日军气急败坏,调来更多部队,向孙建勋发起猛烈进攻。

孙建勋在炮火中死守阵地,在白天再一次将日军的进攻打退。凭借汨罗江,孙建勋相信,日本鬼子很难冲过他们的阵地。但时运不济的是,就在当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孙建勋从阵地往对面看,由于夜色和雨幕双重的阻碍,什么都看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想要偷袭,简直易如反掌,孙建勋他们什么都看不到,大雨打在河上啪嗒嗒的声音还可以掩盖敌人行动的声音。

孙建勋敏锐的察觉到,敌人今晚一定会有所行动,便让战士们都打起精神来。事实证明,孙建勋的预警没有错,敌人果然组织了突击队,趁着夜色和大雨潜入我军的阵地内,意图偷袭。

哨兵发现了敌情,但敌人已经摸到了不远处,后面紧跟的是敌人的大部队,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敌人的敢死队,阵地就要守不住了。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连队的士兵意志早已接近极限,雨夜敌人的突袭让本就紧绷的神经濒临崩溃,孙建勋发现身边有不少人都心生恐惧,想要撤退。

“人在阵地在!”,这是孙建勋向长官作出的保证,他知道敌人一旦从自己这里突过去,已方将损失惨重。

就算死,也要把敌人钉死在这里!

为今之计,只有反冲锋,将敌人的突击部队打散,才能有守住阵地的可能。冲出阵地与敌人短兵相接,意味着失去阵地掩体的庇护,是九死一生,但孙建勋来不及多想,他站起身来,怒吼道:“全体上刺刀,跟我杀鬼子!”

说罢,孙建勋再一次提刀冲入敌阵,率部与日寇展开肉搏战。日寇的敢死队同样不惧生死,但他们显然没想到孙建勋还敢发动反冲锋,一时间没有准备,惊慌失措。

孙建勋不知道自己杀了几个鬼子,他只是拼了命地向敌人挥砍,鲜血顺着雨水滑落,让他握着刀柄的手松动。但孙建勋的内心没有丝毫松动,他秉持着有死无生的信念和勇气,和敌人厮杀。

在自己身边倒下数具敌人的尸体后,他突然感觉身上一紧,鲜血从中涌出。敌人打中了孙建勋,没有命中要害,但孙建勋因为失血过多晕倒。敌人想要趁机杀害孙建勋,但他的战友们拼了命的冲上来,把敌人的敢死队打得怕死,硬生生守住了阵地,并把连长带了回去。

上级知道孙建勋所部打得很惨烈,派来了援军接替他们守卫阵地。战士们医院,经过医治,孙建勋脱离了生命危险,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阵地守住了没”。当听到守住了的回答以后,孙建勋才终于愿意躺在床上。

五、

不久后,孙建勋康复归队,他又随军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多次大型战役,始终奋战在抗日的一线战场,并且屡立功勋。上级很赏识孙建勋,把他介绍到黄埔军校,让他继续深造。

这是对孙建勋的培养和重用,国民党军队升迁很看重履历,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往往能够成为老蒋的嫡系和重点提拔对象。

可以想象,以孙建勋的战功和履历,就算他没有雄厚的背景,但是从黄埔军校出来以后,谋个一官半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是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孙建勋却拒绝了上级的挽留,毅然决然的从军中退役。在孙建勋看来,抗战已经胜利,他打败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理想已经实现,继续在军队中待着没有意义。所以,孙建勋放弃了官职,回到家乡过起了安稳的生活。

孙建勋回乡以后,从未与其他人提及自己的抗日功勋,他除了每天看军事报纸以外,与乡村老农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同。后来,孙建勋结婚生子,有了家庭,他也从未和孩子提过自己的光荣事迹。

随着时间的流逝,孙建勋逐渐步入古稀之年,岁月在这位老人的身上留下了痕迹,他的身体渐渐老迈,体态开始佝偻,脑袋也越来越记不住事情。后来,孙建勋老人的病情愈发严重,连家人有时候也认不出来,但他却依旧记得那段抗日的岁月。

医学研究表明,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人,会有记忆障碍、失认等表现,俗称老年痴呆,但是他们往往会保留脑海中最深刻的那段记忆。

事实证明,孙建勋可以忘了一切,唯独不能忘却曾经保家卫国的那段经历,所以他才会作出下雨天搬麻袋建工事,大喊上刺刀杀鬼子,说自己奉薛长官和陈师长的命令去长沙打仗等等“奇怪”的举动。

在外人眼中,这个老孙头说话痴呆、举止奇怪,但对于孙建勋来说,这是他无法忘却的经历,他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个国家,他数不尽的战友为了保家卫国长眠于地下,这使他不能忘怀。

孙建勋老人为国家抛洒热血,建立功勋,无愧于“建勋”之名。让人感动和难过的是,老人从不宣扬自己的身份和贡献,以至于数十年来,他的英雄身份竟不为人所知。

其实,不论是抗战老兵的身份,还是黄埔同学会的关系,只要老人开口,他的生活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可是老人却绝口不提过去的事情,将那些事迹深埋于心底,过着贫苦的生活,还因为种种“奇怪”的举动被别人嘲笑。

孙建勋老人晚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病,这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幸的事情,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老人由于此病,他深埋于内心的记忆被释放出来,最终被人们所知。

英雄的身份不该被埋没,英雄的贡献不该被忘记,英雄的伟大值得人们铭记。向抗战英雄孙建勋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93岁痴呆老人跳河前大喊上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