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藏宝阁middot收藏聊赠一
TUhjnbcbe - 2021/9/21 0:54:00

新媒体管家

在今日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中,梅花仍然被视为中国文化身份的特殊表达,无论古代收藏或是当代艺术,梅花图像象征着中国艺术的领地。这次,我们邀请文人、鉴藏家与策展人折梅共赏,在艺术中发掘中国人的内在人格。

艺术家李超创作的油画梅花通过独特的笔触表达各种心态。

一种植物的文化身份

文/吉波(《罗博报告》特约撰稿人)

十多年以前,纽约现代美术馆宣布购得马蒂斯的名作《梅花》,成为轰动全球画坛的大新闻。那幅以艳红色为基调的巨幅,长1.2米、宽0.9米,一位脸部空白的妇女坐在桌旁,桌上是一大瓶花和一盘水果,构图、色彩都非常西方、典型野兽派。但那种外在喧嚣中的孤独感,却和东方人关乎梅花的审美意趣相同,或许是暗合。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宋代大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这个人脾气怪,不娶妻生子,绕屋种梅三百株,四处寻访时遇到佳奇品种,便用重金购来。还养了只仙鹤,自己去湖中泛舟时,若有客人到访,童子便开笼放鹤报信。诗人见鹤,即回家会客。“梅妻鹤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说的是一种孤傲的意境。

李超笔下梅花的枝干组成了生命动势

曹雪芹写《红楼梦》,写到家族衰败、送家母出殡这一段,提及梅花:“独有宝钗浑身孝服,哪知比平时穿颜色时更多一份雅致,宝玉心里想道,所以千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殊不知并非为梅花开的早,竟是‘洁白清香’四个字是不可及的。”

梅花所以受国人眷恋,因为它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贾宝玉所谓“万紫千红让梅花为魁”。别小看这个魁、这个早,一片冰天雪地的肃杀风景下,突然撞见一团团暖暖的花朵,等于告诉你,再忍忍,春天就要来了。

梅花迎寒开放的特有品性,暗合了知识分子在不得志的凄楚和落寞中,孤芳自赏、幽洁雅逸的内在情怀。“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它愈开花,梅花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冰雪风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国花……”中国现当代艺术家,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这个旋律,上个世纪80年代,邓丽君的这首《梅花》传遍大江南北。仔细想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种谦逊、内敛、坚忍不拔,也真是梅花的风韵。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

至于东晋桓伊所写笛曲,后改编为古琴曲的《梅花三弄》,几乎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经典。后人每每赞许,“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里面有30多幅梵高临摹日本浮世绘的作品。其中有幅《梅花盛开的果园》,很值得驻足,梵高拥有放弃整个社会的勇气,看看他心中的梅花。年创作这幅画时,被模仿者,浮世绘大师安藤广重已经去世30多年了。听说欧洲经济不景气,这几年美术馆门票降价了,只要15欧元,但梵高的价值不会掉下来。

梅树原产于中国,但是在西方人眼里,梅花和日本的渊源最深,因为梅花是从日本传到西方去的。梅花的英文居然是MumplantJapansAprico,日本李或日本杏,这是题外话,不表。

年,安迪.沃霍尔到中国,被邀请到一位水墨画家的家里做客。画家为他画了一幅梅花水墨。沃霍尔则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美元符号“$”,很波普、很现代。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梅花和现代艺术最直接的一次碰撞和沟通。

冰霜岁晚,文人与梅

文/文君(当代水墨艺术家)

图/单炯(文物鉴定学者)提供

顾问/单国霖(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中国古时文人评画尤其注重其气格和韵味,因此纯水墨的表现技法恰能表达出纯粹而清雅的格调,对他们有着致命的诱惑,画梅亦如此。据记载,画墨梅的创始人为北宋的仲仁和尚。扬无咎推波助澜,技法上又有所创新,将墨笔花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后汤叔雅、赵孟坚继之而起。到元代时,墨笔花卉成为一时风尚。在这一过程中,扬无咎则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扬无咎(—),字补之,自名村梅,又号逃禅老人或清夷长者。大桥街道南上人,两宋之际著名画家,尤擅画梅,开墨梅之派先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四梅图卷》,是其六十八岁时的杰作。图中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笔墨简洁劲秀,境高意远。《雪梅图卷》描绘雪天开放的梅花,夹杂着几簇竹叶,从画面的左上方向右下方斜伸。全幅以淡墨烘托,浓墨写枝,细笔勾花,用以表现“万花敢向雪中开”的意境,画面神形兼备,情景交融,风味淡泊,荒寒清绝。

两宋名家扬无咎《四梅图卷》(局部)形神兼备

元代文人爱梅画梅更是蔚然成风。画史记载,赵孟頫及其妻管道昇、曹知白、朱德润、倪瓒等,都兼工梅花,而王冕、吴太素、邹复雷等,都是有作品流传的画梅名家。其中元末王冕更是将墨梅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王冕出身贫寒,自幼勤奋苦读,心怀大志,却屡次科考未中,生活中又看到元贵族各种逆行,体察到民众的苦难,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懑,写下了不少抨击权贵贪官罪行和关心民众疾苦的诗文。在大都,他断然拒绝了秘书卿泰不华荐他任馆职的聘请,整装南返。晚年举家隐居诸暨县九里山水南村,过着耕稼自给的清贫生活。

王冕专意于画梅花和竹子,寄寓清贞高洁的人格精神,就像他自题梅花诗所说:“平生清苦能自守,焉肯改色趋尊礨。我与梅花颇同调,相见相忘时索笑。冰霜岁晚愈精神,不比繁花易凋耗。”他所画梅花既有宋人铁干疏花的一体,又创出了繁花密蕊的一体。如他至正十五年(年)所画的《墨梅图》,枝条茂密交错,繁花盈枝,花朵正侧偃仰,姿态千百,把寒梅烂漫怒放的情态表达得极为充分。在圈花法上,他改扬无咎的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二顿挫,称为“白头花”,花须花英随意点缀,貌若凌乱,实乃乱中有法。他的墨梅丰富了梅花的表现形态和技法语汇,具有清拔、秀逸和洒落的笔墨情趣,为墨梅画开出了新局面。

邹复雷《春消息图卷》(局部),梅花在中国被认为是春天的使者。

元代另有一画墨别出新意者,他就是元末道士邹复雷。流传《春消息图》,用渴笔飞白画苍皮老干,干上茁生新枝,缀满繁花,给人以古干重生、春意盎然之感。梅瓣用纸或绢卷成的圆棒蘸墨点成,墨渍重叠,疏密错落,有珠圆玉润之妙,为墨梅画法之别格。此外,黄岩人陈立善、诸暨人吴太素,都有墨梅画传世,由此可见元代画梅高手如林的盛况。

其后,历代都有画梅名家盛传于世。如明代画家王谦爱画梅花,笔法苍古,雄劲超逸,他笔下的梅花多苍老盘曲,枝柯如铁,千枝万蕊,姿致万千,在郁密之中具有清奇的韵致。又如清代画家金农擅长画梅花,梅干用浓淡墨随意写之,顿挫有如篆书,花瓣用意笔圈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独具风格,所画梅花既瘦且繁,繁枝密萼,生机勃发。他特别喜欢画寒梅,所画的寒梅有“凌寒独自开”的欺霜傲雪之英姿,寓意自己孤傲不阿的节志。与金农同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亦性爱梅花,家乡居室命名为“梅花楼”,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笔法苍劲老厚,老干新枝,虬龙盘曲,铁骨铜皮,苍劲稳健,自成一格。

而至近代,画梅之风愈盛。如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曾在故里亲植梅花三十余株,每当寒梅着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难怪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单这一个“扫”字就体现了他画梅的特点,真可谓自辟町畦,独立门户。他喜以朱砂、洋红点红梅,极富韵致。所作雪梅,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

时至当代,人们除了对于梅花本身的喜爱,更是赋予了梅花以时代的精神,凌寒而开的梅花所拥有的强悍生命力让人赞叹。在艺术家的笔下,梅花突破那种固定格式的美,千姿百态,枝干劲健,繁而不乱,疏密有序,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梅花与中国画的情缘将愈久弥香。

独立生长,承接传统的当代

文/杜曦云(当代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形象,各种不同身份的画家,用梅花来表达审美愉悦、生命状态、道德高度等。当代艺术家李超在率性表达自己内心状态时,也选择了梅花,对一个当代艺术家来说,选择梅花是出人意料的。和他以往的作品对比,梅花虽然也是有具体形态的,但能摆脱太过具体的形象对心理释放的束缚,也不太需要把各种形象进行组合时严密的逻辑搭建。最关键的是,不管梅花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如何常见,在李超进行本能的释放时,画梅花更加得心应手,能让他内心的波动更顺畅、更直观地显现出来,如同心电图般。

李超以油画的表达方式探索了梅花题材的可能性

李超用各种形状、组合的梅花,结合他独特的笔触,来表达各种心态。梅花的枝干挺拔、刚硬,组成的生命动势和情感趋向,或者四处扩展,或者朝一个大的方向集中。这些梅花携带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势在必发的强烈意志,甚至有时咄咄逼人。另一方面,这些梅花透露着直见性命的思维方式和率直明确的行为方式,没有伪善文化中常见的拐弯抹角、云遮雾罩和懦弱的躲躲闪闪、患得患失。笼罩梅花的,常常是清冷迷蒙的雾气,挺拔的梅花在雾气中独立生长,如同个体在无所不在的谎言和虚妄中保持独立判断和强韧的行动,不断洞察确切的真相,因此而拥有智慧,自然散发出自信的气质。

因为梅花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大量出现,它和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有了图像的关联。李超也用梅花来表达他对当下中国人心态的体会。有些绘画中,密集的梅花杂乱地四处伸展,自信地展示着旺盛的生命意志,但又相当野蛮而无序。在一个靠低成本劳动力、耗费大量自然资源等而累积起经济总量的国家,经济的“崛起”导致民族主义心理正在空前地膨胀着。但耀眼的经济总量之下,掩盖着太多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结构性的,并不会随着经济总量的攀升而得到解决。作为艺术家,李超冷静地看着当下的“崛起”和“膨胀”,把他身处现场中体会到的很多难以言传却印象深刻的感受,转化为野蛮而茁壮生长的梅枝,花朵的耀眼血红色四处渗透、闪现着……

在油画的笔触中,仍然可见梅花强烈的东方意境。

敏锐的感受、理性的思辨和旺盛的生命意志,明显体现在李超的作品中。同时,娴熟的表达技巧,也是李超的优势之一。即使在用梅花释放内心状态时,李超依然把他的内心转换为优雅的色调、有序的空间层次和貌似符合自然规律的形象。如同砖石般的“建筑性”笔法,厚重、阔大的堆砌,却能显现为准确、精致的形象,这在李超的画面中尤其精彩。他的艺术表达涉及丰富的主题和方向,如同不断旋转和延生的多面体,但这些作品在绘画语言上是统一的。

同时,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饱满的视觉趣味,这种趣味形成的感性吸引力,是他不同方向作品共有的迷人之处,也是他自己艺术气质自然而然的散发。

Th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宝阁middot收藏聊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