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成光
编辑:夏子
我的家乡,叫晏店!
那里有一座大山,叫褡裢寨。那里有一个古郡,叫西阳郡。那里有一条河流,叫浮桥河。那里有一座水坝,叫浮桥河大坝。那里有一座山寺,叫大安寺。那里有一座古庙,叫大凹庙。那里有一条古街,叫晏家店。那里有一条古道,叫光黄古道。
我的家乡,叫晏店!那里有一种泉水,叫大凹庙清泉。那里有一种绿茶,叫晏店茶。那里有一种年糕,叫肉糕。那里有一种糯米粑,叫糍粑。那里有一种陷饼,叫油陷饼。那里有一种淡水特产鱼,叫胖头鱼。
晏店村隶属于湖北省麻城市浮桥河湿地公园,地处大别山脉,位于浮桥河水库东北,距市城约22公里,辖有36个自然村。东邻顺河镇八大畈村;西连浮桥河水库、周家楼村;南接浮桥河村,北僻顺河镇青山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域面积13.9平方公里,现有居民户,人口人。境内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景色清幽,气候宜人,峰峦叠翠。从顺河镇青山村杨碓塆萦绕的一条小溪经该村板仓,袁家,陶家,石桥,叶花河穿插村中,蜿蜒曲折,一路欢歌地流向凤凰湖,溪流两岸山脉起伏绵延。村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5度,无霜期达天,年平均降水毫米。
晏店村人丁兴旺,广积功德,村民聪慧明礼,憨厚淳朴。自古以来,村民在境内陆续建起大凹庙,观音堂等庙宇和曹家西塆学堂,观音堂学堂。这些都说明村里的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谐相处的愿望以及企盼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追求。正是因为村民的这种正气,代代繁衍,兴旺发达。有史记载,早在北宋时期就有晏姓迁此定居,明朝初年又陆续有杨、曹、骆、彭、胡……十九大姓氏迁来繁衍生息。
晏店村的村名来源于晏家店古街道。大革命时期,该村是赤白交界的地方。靠北是中共苏区,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靠南是白区,国民*白色统治区。这里经常战火纷纷,腥风血雨,该村有不少优秀儿女为革命牺牲了。
晏店村人勤地灵,发展可观。该村历来以从事农业为主,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靠天吃饭,终年节衣素食,传宗接代。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经过土地改革,村民开始组织起来,先是农业生产互助组,继而建立了初级社,进而发展到高级农业合作社,以至进入人民公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修建浮桥河水库,该村多数人响应*的召唤,”舍小家,顾大家’,携老带幼、举家进行大移民,其精神可歌可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村民生产积极性。村民勤奋劳作,除了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芝麻等庄稼,还发展林业、畜牧业、商业等行业,逐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村里在解放后,继续发展了很多利民事业,挖渠引水送农田,通电家家送光明;拦河筑坝弃船通公路;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完成村中道路水泥硬化、部分路灯亮化等工程。村民福利得到极大改善,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实行低保;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分之九十的村民住进楼房。
晏店村文化繁荣,民风向上。村里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教育,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村民送子女进私塾学习或请私塾先生教育子女(始于观音学堂和曹家大塆私塾)。民国时期村里办起了国民初级小学(中馆驿区四小曾经迁移叶花河)。在行为教育上,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村里曾经出过一些举人、秀才和文化人、经济人。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办了初级小学校(骆家大屋学校),成人教育也得到加强,从建国初开办的速成扫盲识字班,到农民夜校和科普班,逐步提高了村民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和素质。截止年,在普及村民初等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了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十几名,有本科学历的几十名,大专学历的一百多名,中专学历的也不少。
随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村风民风建设也同步发展,相得益彰。村里自古至今舞龙灯、舞狮子、玩彩莲船、唱楚戏、锣鼓唢呐的传统文化相当活跃,现在又兴起歌舞。村民爱*、爱国、爱家,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解放前和解放初,有很多村民投入到革命战斗中,有立功的、有献出宝贵生命的。解放后又有较多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为保卫祖国尽自己的义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晏店村古西阳郡晏店村西阳郡是古代兵家的战略要地,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据《魏志满宠传》记载,西阳为三国时重镇,魏明帝太和二年申戊蒲宠增西阳戌兵,吴扬言欲猎江北,孙权拟自出豫州刺史,满宠度其必袭西阳,预为之备,权闻之乃还。据《吴志陆逊传》记载,按麻城在三国时魏名西阳,属弋阳郡,俊属吴,吴赤乌四年陆逊以三万人守西阳,逊以西阳为重镇,国之藩蔽,故置重兵以守之。
西阳县,是一个古县名,秦朝置西阳县,属现在的湖北地界,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县治之所在今湖北黄冈东。据这段文字推测,西阳郡这个地方也有可能是古代的西阳县的县址。
此地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建县城的传说。曾几何时,朝庭确定县东麻城和县西西阳郡两地竞争建立县城,以斗装土过秤称,哪里土重就在哪里建县城。由于我地人厚道,不弄虚作假,被麻城人玩弄了,麻城人趁我地人不注意,在斗中重重地踩上一脚,又加上土填满,因此他乡土重,县城才建在麻城。
在西阳郡的北面,光黄古道的路旁卧着一巨大形似牛的大石头,当地人称呼为卧牛石。它是晏店村一道亮丽风景,有独特欣赏价值。每到逢年过节,有不少慕名而来的远道游客,在此化纸瞑钱,寻求保佑,求得吉祥平安。
晏店村的光黄古道光黄古道是古时由光州(今河南潢川)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官道。今天已少有人行走,几乎埋没在了荆棘丛中。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牧、苏东坡到黄州任职时都曾走过这条古驿道。明代状元杨慎嘉靖三年(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途中经河南到湖北走的就是这条道。今天在晏店村残留的古道,石阶历历在目,车辙痕迹清晰可见。前来寻觅光黄古道的游人墨客络绎不绝。
晏店村的大安寺麻城晏店村的大安寺位于浮桥河湿地公园北约10公里的大安山中,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麻城县志》民国年版载:“大安寺,邑西十五里,大安山中。”
年拆毁,改建为林场。据载,年(宋朝元丰三年)正月,大文学家苏轼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时,曾攀登过中馆驿大安寺的百丈阶。他看到山坡上簇簇傲寒绽放的红梅,还写下了《梅花二首》诗句。
诗一云:“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诗二云:“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里,不辞相送到黄州。”大安寺规模宏伟。明代万历癸未进士梅国楼(麻城人)在《大安山记》中写道:“西陵之西,百丈之阳,鸢停鹤峙,禅林出焉。琳宫掩映,宝塔嵯峨,松径竹回,石梁蓊郁……”。
用现代话说,麻城之西百丈阶之南的山谷里,鹰鹤栖憩,禅院森森。这里寺院屋宇参差错落,宝塔巍然耸立,松竹小径迂回伸展,漫山的森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当年人们描述大安寺的盛况时有句俗语:“三千和尚八百道,还有一千冇(音帽)入庙。
发展前景晏店村与时俱进,前途无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该村走上了康庄大道,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村民高效种植养殖、外出工作或务工,收入提高了,有的走出了山村,在城里买房定居,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在上级*委*府和湿地公园*委的领导下,在晏店村两委的带领下,晏店村将加快“美丽乡村”、“我家在景区”旅游景点的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将掀起新的一页,将开创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历史人文杨慎,明代文学家,祖迹晏店村。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原祖籍庐陵,其先祖为明代朱元璋的功臣、被朱元璋封为万户侯的杨仲祥的三叔杨伯三,杨伯三曾经栖居晏店西阳郡。
杨慎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往期精选
围观
吃一锅麻城乡味,喝几杯乡愁,等你回故乡?
丨MV
热文
麻城农家事:梦里豆糕香
丨更多
山大王为宴店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