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国贫县脱贫记丨大安市扶贫花儿朵朵开
TUhjnbcbe - 2020/11/2 16:32:00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大安市脱贫记

秋日午后,阳光正好。

在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我们被花儿包围了。

走进姚井珍家的庭院,满院子的万寿菊开得正艳。姚井珍在花丛中采摘花朵,身前身后,蝴蝶尽情飞舞。

年以来,永强村根据农户意愿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万寿菊种植项目,实现了庭院经济整村推进。

“这些花可是我们全家的宝贝,六七天就能摘一茬儿,一茬儿能卖多元。”姚井珍抹了把脸上的汗,花儿把她的面容映得灿烂起来。“一年能收入0多元,村里还给补助0多元。过日子有了抓手,再也不用成天犯愁了。”

姚井珍今年51岁,勤劳肯干的她日子本来过得不错,但前些年突如其来的疾病差点击垮了全家人。“……一听大夫说我患上了乳腺癌,这天好像都塌下来了。”姚井珍说着说着,眼圈红了。家里人砸锅卖铁,把病治好了,但也成了贫困户。

“我总寻思咱不能只靠*府救济,自己应该做些啥,但一直缺资金。正好村里发展庭院经济,这花苗白给咱,销路也不用自己操心,多好的事儿啊。”姚井珍告诉记者,“再加上村里光伏等产业分红,去年赚了2万多元。”

“这万寿菊能挣钱不说,村里的环境也美化了。”村民们都说这个项目好。

“院落面积大、灌溉条件好,大安市发展庭院经济具有一定优势,产业发展以来,对助力脱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安市委副书记薛丰刚告诉记者,大安市大力实施包括庭院经济在内的“五叠加一带动”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做到贫困人口至少享受两项产业扶贫*策,每户都有稳定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

曾几何时,大安市受人均耕地少、土地瘠薄、生产和收入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和孤老病残等主观因素制约,农村贫困状况呈现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几率大的特点。

脱贫攻坚之初,大安市扶贫产业项目单一、增收渠道单一,加上种植、养殖项目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还很难满足贫困户脱贫需求。

如今,面朝黄“沙”背朝天的贫苦日子已不复存在,百姓生活好了,心气顺了,干劲足了,火红的日子有了奔头。

年4月,好消息传来,大安正式退出贫困序列。3.19万大安市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年末的14.8%下降到0.33%。

产业“叠”出增收路

种植黄菇娘,是月亮泡镇殿元村村民杜长明家传的手艺。过去,家里巴掌大的小院是他施展手艺的舞台。现在,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成了他脱贫致富的“主战场”。

“我们这的黄菇娘都是绿色食品,用的都是有机肥和农家肥,口感好,不愁销路。”提起帮助自家脱贫致富的“宝贝”,老杜满脸自豪。

别看老杜现在信心满满,当初包保干部们提出把黄菇娘作为脱贫产业的时候,他的头摇成了拨浪鼓。

“光照、温度要求高……大棚的钱哪里来……果儿出来了,往哪卖……”老杜一摊手,就摆出一堆难题。

“钱和销路若没问题,能成不?”第一书记张金祥问。“那能成,但咋能没问题呢,你可别乱‘放炮’。”老杜说。

不但不是乱“放炮”,殿元村的黄菇娘还一炮打响了。大安市的黑油沙土地,特别适合黄菇娘生长。当地*府经过科学论证,不但全力支持殿元村的黄菇娘产业规模化设想,还把这个产业作为重点项目在全市推进。

3个黄菇娘棚膜经济园区迅速成立,10多栋大棚建起来了。大安市的黄菇娘种植很快突破了3万亩,年产量超过万斤。

年,大安市又重点解决了黄菇娘品牌、商标、质量体系等诸多短板,年产值超过2亿元。

小小黄菇娘,成了大龙头。此后,按照黄菇娘产业的打法,大安市共发展出水稻、花生、黏玉米、葵花、沙棘、西甜瓜、肉食鸡、白鹅、生态鱼、优质猪、草原羊12条“产业龙”。

秋日午后,月亮泡镇汉书村村民田起龙刚扫完村路,又拿起扫把清扫自家院子,原本就干净的院落更加整洁。

“等我这房前屋后的李子、沙果、葡萄熟了,一定要来尝尝。”田起龙笑得合不拢嘴,院子里的果树,3年来让他增收了1.5万元。

“这还不算呢,果树下还能套种万寿菊,这一项还能增收元呢。”汉书村*支部书记王广福说,现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这些都是发展庭院经济带来的好处。

种养产业、庭院经济、光伏项目、公益岗位、电商产业五项产业叠加,勾勒出大安百姓生活的幸福网格。

扶贫车间笑声扬

在太山镇众诚采摘园内,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惬意,徐静和一群姐妹们有说有笑地挑拣黄菇娘。

在采摘园“扎根”两年多,徐静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在这比在家种地强多了,包吃包住不说,老板还给我们买了洗衣机。这里的水果还让我们随便吃,以前可吃不起这么好的水果。现在我们都不愿意回家了。”

“以前的日子过得很苦,年的时候我们种地,收成不好,不但没赚钱还赔了1万多元。”由于家里一直都是住泥土房,年徐静一家被列入贫困户,“我们住房不合格,家里还要供孩子读书,攒不了几个钱,也盖不起房子,后来*府帮忙盖房子,当年就脱了贫。”

徐静和爱人现在都在众诚采摘园上班,两个人每年的总收入大概在6万元左右。她说:“我们俩在这也花不了多少钱,钱都给孩子攒起来了,她现在高三了,以后留着供她上大学。”和徐静一起挑拣菇娘的工人都是临时工,按小时收取报酬,工作一天的收入也达到多元,“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户,在采摘园一天还多给10元呢。”

黄菇娘是众诚采摘园最受欢迎的果蔬之一。“采摘菇娘需要大量人力,最忙的时候,我们一天要雇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众诚采摘园经理徐彬向记者介绍说,为了能请到工人,采摘园每天车接车送大家来工作。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大安人,从事玉米、杂粮、绿色蔬菜种植有20多年了。成立采摘园的初衷也是想回报家乡,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不善言谈的徐彬,说起“扶贫车间”,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多年来,这个“扶贫车间”共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人次,使贫困户增收近7万元。

目前,众诚采摘园大棚总数达栋,扶贫暖棚14栋,按每年不低于暖棚总造价10%的比例上缴承包费用,众诚采摘园通过承包大棚、缴纳租金,为全镇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式分红,-年累计分红46.96万元,今年带动贫困户户。

“‘扶贫车间’正在成为稳定就业的‘蓄水池’、精准脱贫的‘压舱石’。”大安市就业服务局局长李文勋说,按照省人社厅出台的相关*策,“扶贫车间”每带动一个劳动力,就一次性给基地0元补助。这样也刺激致富带头人创造更多的扶贫就业岗位,形成良性循环。

龙头带动共致富

分剥、筛选、清洗、蒸熟、冷却、装箱……流水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忙忙碌碌,井然有序。

这里是安广镇先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在大安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也是成绩斐然。

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按照“四跟进”产业扶贫思路,大安市发展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策性投资+贫困户”三种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0家龙头企业、60家合作社和15家家庭农场参与带户增收,累计带动贫困户户增收致富。

先达公司职工郑丽杰告诉记者,她的父母是贫困户,这几年通过把土地流转给企业,每年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流转土地的农民可以优先到公司务工,因为贫困户大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企业就优先录取他们的子女。

年,先达公司与农民签下流转土地0公顷,其中包括向前村、胜利村和爱国村的53户贫困户。

“我们以每公顷0元的价格承包土地,高于市场价元,加上国家粮食补助,每个贫困户每公顷土地收入在1万元左右。我粗略统计一下,每个贫困户户均土地5亩,实际土地流转和直补收入达元。”先达公司总经理郑立春说,为了规避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风险,确保农民增收,公司还会与农民签订带有保底价的产购合同,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但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保底价时,公司仍按合同保底价回收。

像先达公司这样热衷于扶贫的企业还有很多,安大牧业就是其中一家。“最近三年我们连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概户,每年给贫困户分红大概60万元左右。”安大牧业总经理李龙阁说,同时计划园区修建完毕后,为贫困户提供多个工作岗位。

嫩江之畔,勤劳勇敢的大安人民正用双手和意志描绘着美好生活的蓝图愿景,小康生活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是梦。

吉林日报记者栾哲赵广欣杨悦邹鹏亮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吉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贫县脱贫记丨大安市扶贫花儿朵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