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张念/文陈欢/图
“我家是光荣的抗日军属。大哥在前线抗日,我们在后方支援……”8月29日,在常德市城区农行宿舍,记者见到了抗战老同志、南下老干部刘玉珍。老人今年已90岁高龄,仍然面色红润、口齿清晰,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年10月,刘玉珍出生于河北省威县赵村乡东安仁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五兄妹中排行老四。大哥刘润生比她年长14岁,从威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了新四军,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哥哥打日本鬼子,我们全家都为他骄傲!”刘玉珍回忆,每逢抗日工作人员来家里暂住,父亲就会把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招待,尽自己的全力支持抗日活动。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刘玉珍戴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年,日军侵占了华北的大部分农村,刘玉珍因学校停课失学在家。当时,以威县为中心的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是敌后严重威胁日寇交通要道和中心据点的战斗堡垒。为广泛发动农村群众参与抗日斗争,威县各级党委在各区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由战委会组织抗日自卫队,建立妇救会、青救会等救亡组织。看到乡亲们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粮,不到14岁的刘玉珍深受触动,主动加入了本村的妇救会。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青年刘玉珍与丈夫合影。
“妇救会”全称“妇女救国联合会”,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如动员参军、为抗日军队服务等。刘玉珍从小勤劳肯学、心灵手巧,9岁会纺棉,11岁就跟着母亲学做鞋袜。在妇救会,她和姐妹们担负起为亲人八路军、新四军做军鞋和缝粮袋的任务。其中,做军鞋最辛苦的就是纳鞋底,需要好几层夹纸布摞在一起,再用麻绳一针一针勒紧纳平。手都肿了,手指都勒破了,她就裹上布继续干。
“行军打仗最费鞋,鞋底纳得越密越结实。”刘玉珍说,姐妹们不分昼夜地飞针走线,只期盼着战士们能穿着这些军鞋,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出去。她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年6月,在抗日武装的浴血奋战下,威县全境解放。两个多月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迎来胜利。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刘玉珍珍藏的纪念章。
年10月,因为抗战期间的突出表现,刘玉珍经组织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正式担任威县第四区区公所妇联干事。“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让我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怀抱着这份初心,刘玉珍与丈夫于年1月自愿报名南下。来到常德后,她先后在津市人民银行、常德地区保险公司、商业局等多个单位工作,退休前为常德地区劳动人事局军转奖惩科科长。
年,刘玉珍作为在后方支援抗战的老同志,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自那时起,这枚小小的金色纪念章,就成为了她珍藏的宝贝。“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战火年代的故事,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品质。我们一家是革命的一家,要用自己的劳动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说着,老人郑重地打开木盒,小心翼翼地将纪念章戴在胸前。
责任编辑:肖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