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会杰晋阳十二院在哪里 [复制链接]

1#

晋阳十二院,是北齐后主高纬在位时在晋阳修建的建筑。史书记载十二院寥寥数语,突出的是高纬穷奢极欲,(《北齐书》载:后主高纬…又于晋阳起十二院,壮丽逾于鄴下。所爱不恆,数毁而又复。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百工困穷,无时休息。)是“昏君”不惜人力的证据,和秦始皇长城、阿房宫,隋炀帝大运河等等著名工程一样,成为国家败亡之由,是历史上著名的反面教材。当然,作为皇帝穷奢极欲修建的建筑,晋阳十二院现在被作为晋阳城建史上的重要工程,成为晋阳城建辉煌历史的证据。然而,历史上没有记载十二院具体位置在哪里,也没有记载十二院是什么类型的建筑。以至于现在敷衍出一个“十二院城”的说法,也有十二座宫殿的说法,这些都是没有依据的。

笔者试图通过对“十二院”这个名字本身蕴含的信息,以及北齐皇室特点分析,找到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解释。但限于水平,必然会有瑕疵纰漏,请方家不吝指教。

“院”,查汉代《说文》,只有“坚也”两个字解释。查《康熙字典》,除广义性解释“有墙的院子”之外,有“官院、书院、僧院、道院”等特指狭义性解释。再查《象形字典》,解释如下:

“院”的造字本义,是供佛道在山里修行的安宁居所。有三个特征:出家人居所;在山里;有院墙、安宁幽静。

据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晋阳十二院”,是北齐后主高纬建的十二所山里寺院。为什么不取“官院,书院,道院”,单取“佛院”?这需要从北齐皇室佞佛谈起。

北齐沿袭北魏,对佛教净土宗崇佞有加,从高欢开始,北齐诸帝对净土宗佛寺修建、石窟开凿,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皇室为逝去的亲人建造佛寺、开凿石窟佛像;上行下效,官员、百姓为皇帝、为亲人施造佛寺佛像,成为北齐一朝的社会风俗。我们熟知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比起北齐来何足道哉。北齐有多少佛寺?从北周武帝灭佛运动中可窥数量:北周建德六年(年)灭北齐后,北周武帝亲自到邺城(北齐国都,今河北临漳县西南20公里漳水边上),召僧人入殿宣布废佛令,下令在原齐国境内灭佛,寺院等“准毁之”。当时,有僧众五百余人,都在俯首听命,独慧远和尚厉声抗辩说:“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佛教名词指十八层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武帝听后大怒,眼睛直瞪着慧远说:“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慧远反驳说:“陛下以邪法化人,现种苦业,百姓当共陛下同堕地狱,何处有乐可得?”武帝不听劝告,把废佛运动在原北齐境内铺天盖地地发动起来。结果,四万多所寺庙赐给王公作宅第,一切经像尽毁于火;寺院财产,簿录入官,僧尼全部勒令还俗。

四万多所寺院!令人不寒而栗的数字,当时北齐全部人口不过万而已。

我们再看看历史记载的北齐后主高纬建(改建)部分佛寺,情况,《北齐书》:

天统五年春正月辛亥,诏以金凤等三台未入寺者施大兴圣寺;

天统五年夏四月甲子,诏以并州尚书省为大基圣寺,晋祠为大崇皇寺;

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

又为胡昭仪起大慈寺,未成,改为穆皇后大宝林寺,穷极工巧,运石填泉,劳费亿计,人牛死者不可胜纪。

“晋阳十二院”是高纬在晋阳山里建的十二座皇家寺院。北齐晋阳宫、大明宫紧靠西山,可以判断,这十二座皇家寺院应该都在西山中。

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有:

一、唐代敦煌写本《往五台山行记》:"又行十里到太原城内大安寺内常住库安下……又于京(晋阳城)西北及正西山内有一十所山寺,皆巡礼讫。京西北有开化大阁,兼有石佛一尊,又正西有山,有阁一所,名童子像阁,兼有石佛。"此处明确记载晋阳城西山有10所山寺,另还有“开化寺大佛,童子寺大佛”,正合十二座寺院。

二、至今遗留的西山佛教寺院:开化寺、童子寺、天龙寺、古晋祠(大崇皇寺)、悬瓮寺、白云寺、弘善寺(北齐姑姑洞寺,唐雨花寺)、仙岩寺……这些寺院都肇建或改建于北齐。

以上山寺虽未必全部能和高纬造“十二院”一一对应,但基本可以判断,高纬造“晋阳十二院”就在这些山寺当中。

上二图为北齐童子寺遗址

“十二院”是山中佛教寺院,乾隆皇帝也持这种观点。他去五台山,想起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十二院”(或许他认为晋阳十二院或有建在五台山),写下一首诗:

显通寺清代:弘历

雪霁翠微峰,蒸为紫雾浓。精蓝游历历,楼阁见重重。

静悟庭前柏,閒听云外钟。徒闻十二院,谁复辨遗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