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文史
往事
人物
胜迹
军*
轶闻
钩沉
明鉴
年第2期总2期1月14日
房山八景
房山地区曾有“旧八景”之说:“大房耸翠、金陵佳致、张良玉洞、文靖书院、西天胜概、龙潭灵雨、孔水仙舟、贾岛遗庵”。至明清时,房山又有“新八景”:“大房耸翠、西天胜概、上方山寺、云水奇观、红螺三险、孔水仙舟、金山香水、白水异浆”。
大房耸翠
“群山回护如房势,万仞昂然耸碧霄。日出雾收呈壮丽,风吹云散见岧尧。东连褐石峰相近,西接昆仑路不遥。胜景非凡堪纵目,一时良匠亦难描。”这是明代诗人张才歌咏大房山赞美大房山,为房山八景之一“大房耸翠”题写的诗句。
燕山地区三面环山,东北、正北、西北皆为群山护卫,如半月形山链将燕山地区拥抱其中。燕山周围之山,均属太行山余脉,山势海拔由东向北、再向西逐渐增高,并由丘陵向山岭逐渐过渡。
燕化橡胶厂西南面有一座猫耳山,山顶顺势而下有一条因山体塌方造成的“人”字白道。这座山就是清代房山县的八景之一——大房耸翠。其实,大房山并非指猫耳山一座山峰,由此向北至地毯厂背后的连绵山峰统称为大房山脉。燕化地毯厂西面半山中的明代古寺“连泉寺”曾冠以“大房山古刹”篆额就是佐证。《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大房山”亦写作“大防山”。我们熟悉的上方山、石经山均属它的支脉。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房山是一个“果水滋荣”之地。大房山“北接居庸,东抵渔阳,西连紫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据《金史·礼志》载:“金世宗于大定二十一年()敕封山灵地大房山神为保陵公。册曰:古之建邦设都,必有名山大川以为形胜。我国家既定鼎于燕,西顾郊圻,巍然大房,秀拔浑厚,云雨之所出,万民之所瞻,祖宗陵寝,于是焉依。”由于这里成了金陵宝地,因而岁时奉祀,并禁止在大房山内“樵采弋猎”。《金文最》卷六十一中特有《祭大房山神祝文》。文曰:“盖以磐基所巩,陵寝是安。惟尔有神,实受其职,是用昭报,锡以显封,尚鉴予诚,永修灵佑”,并将大房山神封号位列一品。清乾隆十八年(),高宗弘历来大房山祭祀金陵,曾作过《望大防山歌》,起首四句说:“太行连延西南来,千支万派纷纡回。房山于此独称俊,拔地秀拥金堂开。”乾隆对大房山的赞美之词,可谓溢于言表。
从燕化地毯厂西面的双泉沟攀援而上,便可直达燕山西北最高峰——连泉顶,海拔米,因山腰有古刹连泉禅寺和连绵山泉而得名。连泉顶之下,东有连泉禅寺和明代大楼遗址,东南有海拔米的云峰山及著名的金陵区,三盆山景教十字寺也坐落于连泉顶南面的三盆山脚下。自连泉顶山脊蜿蜒南行,便可登上险峻的“猫耳山”。猫耳山因两峰并立形如猫耳而得名,海拔米,是环抱燕山所有峰峦中最高的山峰。猫耳山顶顺势而下的人字白道,是由于多年采煤、山内空虚而造成山体塌方所至。
与大房山相对,燕山地区东面紧靠东流水的突兀山岭名为“雾山”,海拔.6米。别看山势海拔不高,但由于地处平原向山地过渡的第一座屏障,故每逢盛夏雨季,山顶便云雾缭绕,因而有了“雾山”之名。燕山羊耳峪家属区东面是一片连绵的丘陵,靠近家属区的几座花岗岩小丘,因有圆滚滚的花岗岩怪石堆垒分布,俗称“燕窝石”。“燕窝石”东面较高的山峰叫“虎皮山”,海拔米,因山石裸凸、石草交织、形如虎皮而得名。由于丘矮峰低,易于攀爬,故而成为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胜地。
羊耳峪家属区正北面山峰为著名的凤凰山,当地人称“北大梁”。凤凰山是燕山北面的最高峰,海拔.7米,山顶有测量标记和三角铁架,山阳有观音洞、松香洞奇观,亦有中和峪吉祥寺、小溪沟古动物化石遗址等古迹,还有平筒窑等数处小煤矿。
猫耳山、连泉顶、雾山、虎皮山、凤凰山等诸山,形成了围绕燕山地区的半月形山峦屏障。
除此以外,在燕山腹地尚有几处花岗岩构造的丘陵区。白水寺森林公园周围是海拔余米的老虎山和西虎岭丘陵;炼油厂轻油罐区东面是海拔余米的铁石岭丘陵;机械厂南面,高家坡周围都有一些海拔不足米的小丘;迎风地区还有以丘陵为主体而建造的燕山公园。这些山岭小丘把燕山地区的工厂和家属区自然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和条块,使燕山卫星城充满了山城野趣的味道。假日闲暇,人们可登山、可漫游、可寻幽探奇访古迹。总之,人们可在这高低大小的山岭丘壑中,享受回归自然的无限乐趣。
上方山寺
方山诸寺及云水洞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距北京约70公里,原始次生林密布,自然景观奇特,它集自然、历史、文化、佛教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韵味。寺院在长约5公里,宽约4公里的山坳自东向西分布着以下院、中院和兜率寺三座寺院为主体的寺庵群,并有云水洞等名胜。是北京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风景区。上方山佛教发展史不仅在北京地区有着独特的地位,甚至成为北方地区佛教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方山佛寺统称兜率寺,又名上方寺、上方山寺。兜率寺名称的由来,源于上方山锦绣峰下的兜率寺,这座寺院有一座殿宇名为“兜率天宫”,兜率天宫在佛教中为第八重天,乃诸菩萨功德圆满得成正果的归宿。因为兜率寺居上方诸寺之首,为当寺住持居住之所,所以上方山诸寺便统称为兜率寺。
云水奇观
“云水奇观”指的是上方山上的云水洞,嵌于洞口的“云水洞”三字,为赵朴初先生所题。洞中有山峰12座,“中天之柱”是其中的最高峰,亦称“摘星坨”;云水洞是上方山最著名的景观,素有“幽燕奥室”之称,具有多年的观瞻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洞,也是华北地区开放最早的溶洞。云水洞有六个洞室,最大厅室高差60米,底面积0平方米。洞内由钟乳石形成的景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美不胜收。在第二厅中坚立的一根石笋,高达38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誉为“擎天柱”。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等奇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全洞分六个自然地宫,主要景观有卧虎山、狮子望莲、观音说法台、双鸟对歌、十八罗汉等,共计多景,加之灯光、音响烘托,犹如进入一个美妙神秘的仙宫境界。
西天胜概
“西天胜概”指的是云居寺石经山,云居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区70公里,因珍藏着余块石刻佛教大藏经板而被誉为“北京的敦煌”。石经山俗称“小西天”,悬崖绝壁上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共埋有石刻部、卷。云居寺周围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石经山、皇姑蛇、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宝库。
藏经洞
石经山又名白带山,唐时名涿鹿山。又因山上生芯题草,故又叫芯题山。明代称小西天。位于房山县西南20公里处,距北京70多公里,是我国北方的佛教圣地。北齐时南岳僧人慧思大师的弟子静琬法师,承其师志,发愿刻经,择此之地,藏之石室,以备一旦再遭"法难",充经本之用。从隋大业到唐贞观年间开始在此建寺刻经直至明末完成。千余年中,唐、辽、金三代刻经最多。在石经山半山腰,开凿有九个藏经洞,分上、下两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其中八个洞为封闭式,每洞装满经版后,用石堵门,以铁水浇铸,牢固异常。只有一个规模最大的雷音洞为开放式,静琬最初刻经块,都嵌在这个洞的四壁,洞内有四根八面的主柱,柱上雕有佛像尊,故称千佛柱。九个洞内共藏经石块。山下南塔,亦叫压经塔,塔下藏经石??块。全部石经??块,佛经部卷。其工程之浩大刊刻之宏伟,举世少见,石经不仅是我国古代佛教经籍的铭刻,也是世界佛经铭刻之最。
云居寺
云居寺亦叫西域寺,在石经山下大石窝镇的水头村。为隋代僧人静琬所建。寺门东向,有六进院落,南北两跨院是僧房、客舍等。寺北有一砖塔,叫罗汉塔,高30余米,俗称北塔;寺南亦曾有一砖塔,叫压经塔,俗称南塔,可惜南塔已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的炮火中。现在该寺仅有山门遗迹、北塔及塔下面的四座小型塔。寺内殿宇正按原建筑式样重建。已经和正在修复的有毗卢殿、天王殿、藏经库,并在一座小园中展出了部分石经。
唐塔
云居寺附近,还有不少大、小佛塔。除北塔和南塔外,还有一座建于唐太极元年()的唐塔,堪称北京地区塔的元老,具有独特的造型。平面呈方形,高约3米余,上有七层塔檐,第一层正面有塔门,门旁雕有金刚力士像。这组塔是研究唐代佛学及建筑学的极好实物。
红螺三险
“红螺三险”位于周口店镇黄山店村西北。著名的红螺三险是明清时期房山八景之一。
山体呈螺旋式上升,分三层,每层悬崖下有盘道,所谓红螺险,又称幽岚山,是指当年在上岭的红螺洞里有红螺出现且释放红光,故此得名。另据流传,在十多万年前,这一带是一片汪洋,这里有个海眼。有一天,人们忽然发现一个巨大的海螺堵在海眼上,它遍体是鲜红的鳞,被阳光一照,放射出红彤彤的光彩,映红了半个天,染红了这一带的海水。不久"轰隆"一声巨响,地壳变动,海水没了,红色的海螺变成了一座奇妙的山峦,像个大海螺的盖子,分上、中、下三层,人们叫它红螺三险。自明代起就在下险建竹园寺,中险建极乐寺,上险除小庵之外每一洞穴就是一座庙宇。红螺三险,其山峰陡立,在群峰中显得挺拔而又雄奇。山间有高大的古松、古柏、橡木遮云蔽日,红叶的品种就八种之多,有数不尽的野花草散发着淡淡清香,还有清泉淙淙流淌,古庙、古碑、古塔点缀其中,景色如画,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红螺三险是一处风景绝佳之处,它那毫无修饰的自然美,如象一位天生丽质的山村美女。
孔水仙舟
孔水仙舟指孔水洞万佛堂,是房山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这里保留着隋唐辽金元明清历代一千余年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因而在北京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
孔水洞在房山西北河北镇境内的云濛山麓。东北洞开,清澈的泉水从孔水洞内涌出,东流而去,汇入大石河。洞前依山势筑砖石墩台,中辟券洞,水出其下,清冽见底,洞券面石砌,中雕兽头,左右二走龙,券用青石平砌,下承条石基础,距水面约40公分处,两侧基石向内挑出二层台,宽约20公分,可容半足。据民国初年的《琉璃厂杂记》记载,洞口原有石门,“水出其下,横以石梁,立而窥之,深暗不尽可睹。”今石门已无,石梁亦遗失不全。
孔水洞由人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原为天然溶洞,洞内有泉,可乘舟驶入,闻听滴水如筝,疑为仙人居所,称为孔水仙舟。洞壁存有隋大业十年(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于水中。离洞口不远的石壁上有隋唐时代的造像和刻经。
年该洞干涸时用矿道车清出很多淤泥并出土铁器和几条唐代金龙(现存首都博物馆)。从洞口至洞底有70多米,以前为吃凉西瓜,晨时放入,午时就会随甘冽的泉水涌出,吃起来十分的惬意。
孔水洞是著名的历史名洞,这一神奇的天然洞穴,由于其幽深莫测,千百年来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历代文献多有记载,洞壁还遗存着隋唐时期的刻经、摩崖造像和金代的题记。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万佛堂始建于唐代开元到天宝年间,建于孔水洞的墩石上,现存是一座明代无梁殿建筑,歇山顶,汉白玉石券门上有十分讲究的浮雕,门楣上嵌有四方连续莲花瓣石匾,上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透过石窗缝隙,庄严的佛像在隐约的光亮中可以瞧见,整体给人呢以雄伟庄重的感觉。
万佛堂原名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因殿内嵌有《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所以俗称万佛堂。
万佛堂花塔位于万佛堂孔水洞左侧的小山岗上。平面呈八角形,单层亭阁,由青砖砌筑而成,通高约30米。塔的下部为高大的须弥座,须弥座上部雕刻出半拱和平座栏杆。塔身四正面设拱卷门。门两侧雕佛、菩萨、天王力士像。其余四面砖雕直窗。第一层塔身,出跳斗拱以承托塔檐,檐上有斗拱平座,以承托巨大的圆形花簇状塔身。
花束状塔身非常高大,几乎占全塔高度的1/2,以7层小塔龛和狮象等相装饰组成,最下一层塔龛为单层亭阁小塔。塔顶冠以八角形小阁式塔刹,以宝珠结顶。由于年久失修,花塔塔身残损严重,塔刹结顶宝珠侧久已残毁。年北京市文物局拨专款修复花塔,由房山区人民*府负责修复工程,石窝古建工程公司施工。工程于年10月告竣。这座千年古塔修旧如旧,面貌一新。
花塔在我国古塔家族中独具一格。花塔塔身上部装饰有种繁复的花饰,看去如同巨大的花束,故名。花塔在我国为数不多,现存仅十余处。万佛堂花塔是北京地区仅存的两座花塔之一,其外观雄浑壮丽,造型优美,浮雕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细腻,是我国花塔中难得的珍品。
万佛堂密檐塔名龄公和尚塔,位于孔水洞东南不远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密檐式砖结构,通高约15米。须弥座由台基和斗拱式栏平座两部分组成。平座之上以三重串珠相间的仰莲承托塔身。第一层塔身较高,八隅施抹角方柱,下承复盆式柱基,檐下施云形垂帐。正面与南北西三面辟券形假门,其余四面辟方形假窗。门楣呈半月形,上雕乐神、缠枝莲等纹饰,正门楣嵌汉白玉一方,其上双钩阴刻“龄公和尚舍利塔”六字铭文,其余各门楣雕饰缠枝莲。假窗雕四出套环纹。第一层塔身上承七级密檐。塔刹破损较为严重。北京市文物局和房山区人民*府在修葺花塔的同时修复了此塔。
金山香水
指的是金陵,金陵遗址位于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的云峰山下,距市区48公里。云峰山又称九龙山,因其有九条山脊如九龙奔腾而得名。共葬金代"始祖"至章宗17个皇帝、后妃及诸王,是北京地区第一个皇陵,比明十三陵早约年。对于金陵,史书记载不多。金海陵王完颜亮从贞元三年()三月开始至十月,在云峰寺旧址建3个墓穴,安葬了他以前的3个皇帝。第二年又将金朝建国之前的10个祖先之灵迁来此地安葬,各立称号。至章宗末年,金陵各地下宫殿和地上建筑均已建成。金陵区分帝陵、纪陵及诸王兆域3部分。大定年间陵界为78公里,大安年间为64公里。陵域设有围墙,每隔一定距离建有土堡。金以后,陵墓无人守护,地上部分逐渐残毁。明天启年间,因后金*权崛起,明皇惑于术士之说,认为后金兴起与金陵"气脉相关",遂拆毁了金陵地上建筑。清初对有的陵墓进行了修复,还特设守陵户,春秋至祭。乾隆时又进行修复,但后来遭到严重损坏,金陵地上部分几乎无迹。从年开始,北京市文物部门对金陵进行踏勘,测定出金陵在大房山支脉云峰山的具体位置,找到金睿宗的景陵。
金陵有山有水,地域辽阔,风水甚佳,又是中国少数民族主*的一代帝王陵寝,距北京45公里。无论从文物考古和旅游观瞻的角度,进行“科学保护,和理利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白水异浆
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燕山办事处白水寺公园。原名白水兴隆寺,寺前有白水山溪淌过,故称白水兴隆寺,白水寺乃其俗称。白水寺中有3尊石雕巨佛,又俗称大佛寺。白水寺为房山著名的寺院,明清两代白水寺冠以“白水异浆”,列入房山八景。白水寺创建年代不详。据明人郑民悦《重修白水兴隆寺记》记载,明景泰年间(-年)僧智莲重修之。成化元年(5年),住持净广再修,并树碑寺中,碑文为僧道深所撰。明嘉靖(-年)又修,就石佛建3间北殿,后为樵火所焚。万历四年游僧常缘途经蝎息岗,目睹山寺焚圮,石佛暴露,于是为之募缘,再建白水寺。这次建寺就山取石,建造无梁石阁,以安俸3尊石佛,并将石佛涂饰金粉,又于阁内绘制壁画。次建弥勒殿、禅堂、山门,山门题额“兴隆”2字。又建钟楼、库厨等,在寺后的石岗顶上树花岗岩石塔一座。万历十四年(年)竣工。民国以后,白水寺山门、弥勒殿、禅堂、钟楼及寺前石桥诸建筑皆倾圮,仅存石阁、石佛与岗颠的石塔。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拨专款、房山区人民*府筹集资金修复了白水寺残损的石阁顶,并重建白水寺石桥。
编辑:方言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