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识丨佛的意义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佛教知识

六个角度探佛学、百余个佛学问答、阅读是一种进修,分享是一种美德!

佛的意义

佛的意义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佛」是「佛陀」的简称,来自梵语Buddha的音译。又称浮图、浮陀等,意译为觉者或智者。亦即佛陀是具足自觉、觉他、觉满,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圣者。自觉、觉他、觉满,是「觉」的三个层次。


  「自觉」,是本身对诸法实相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觉悟,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因此又称「正觉」,这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觉他」,是菩萨们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有别于二乘人的自觉,故又称「等觉」(遍觉)。「觉满」专指佛陀自觉、觉他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又称「无上觉」,有别于二乘及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未能破尽见思、尘沙二惑。佛陀以无漏清净的智慧破除根本无明(无明惑),断尽见、思二惑,圆满菩提,成就佛道,始能成为「三觉圆,万德满」的圣者,所以也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


  佛陀不仅是觉悟宇宙真理的觉者,也是彻知宇宙真相的智者。佛陀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其中,「一切智」是二乘了达诸法总相,认识诸法本体是空的智慧;「道种智」是菩萨认识诸法别相,了知诸法的千差万别乃缘生而有的智慧;「一切种智」唯佛陀所证,是能通达「缘起性空」的诸法总别相,亦即认识色空不二、性相一如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佛陀化导世间众生,为「能化之人」,故又称为「能人」、「能仁」。人与仁同音,假借而相通,能仁原为梵语「释迦」的意译;佛怜愍众生无不仁慈,故转而以能人、能仁为诸佛的通号。因此,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只要能够证得真理,达到佛的境界,都可以称为佛。


  所以,「佛」之一字,就如博士一词,只要具足同样资格,任何人均可称之;而佛性人人本具,只要能证悟自心本性,人人皆可成佛。佛陀出现在世间,为世间难得的珍宝,故称为「佛宝」。《心地观经》说:「善男子!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1.有无上大功德田;2.有无上大恩德田;3.于无足者、二足者、多足者中最贵;4.极难值遇,如优昙花;5.独出现三千大千世界;6.圆满世间、出世间功德。以具如是六微妙功德,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故,佛宝有不思议恩。」


  佛的意义,既为觉者、智者,所以学佛的目的,不外是要开智慧,求觉悟,而其关键,即在去除烦恼障及所知障。烦恼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要三毒息,三慧朗,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此即「自觉」,正如禅宗的开悟或见性。自觉之后进而能够觉他,也就是「弘法」或「利生」。自觉是属于修「慧」,觉他是属于修「福」,福慧双修即是菩萨;经过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当福慧圆满具足,这时才是「三觉圆,万德具」的佛陀。


  《佛地论》说:「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醒觉,如莲花开,故名佛也。」「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人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佛性」在经典中名称繁多,有「如来藏」、「真如」、「心地」、「圆觉」,或是「本来面目」等,名字虽异,意义相同。《法华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即发出宣言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凡夫的清净自性本来与佛无异,所谓「般若风光,人人本具」,只因被无明烦恼所覆,因而不能显发,犹如明镜蒙尘、明月为乌云所覆。学佛即是去除烦恼,开显佛性的功夫,《法华经》所说的「怀珠作丐」、「藏宝受贫」,这是众生最大的遗憾。《圆觉经》说:「譬如销金,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吾人学佛,亦如开采金矿一般,虽然佛性本具,但不经修行,则如金矿未经开采,终不能得。所以,学佛首先要肯定自己佛性具足,同时要知精进修行,果能如此,则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论是多么顽劣愚痴的众生,也终有开悟、见性、圆满佛道的一天。

●●●

现在世间一切子女对父母孝顺感恩,是人类共同的美好道德。6月21日,是国际父亲节。随着世界文化广泛交流互通,父亲节在中国也逐渐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接纳。在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很多人都会向父亲表达孝顺尊敬与感恩之情。父亲,在孩子的眼中,是家庭的依靠和支柱。一个健康向上的合格“父亲”,意味着要坚强,意味着要成为榜样,意味着承担。这样,不仅会得到子女的爱戴,也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了解佛陀当年的如何孝敬父亲的,学习《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我们共同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让我们一起为父母及法界一切如父有情吃素念佛、戒杀放生、供灯供僧、礼佛回向,持清净平等的发心,广行善业、精进修行。祈愿:正法久住、国泰民安,无有灾厄!回向天下父母吉祥安乐、健康长寿、善愿皆满!《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是佛教的一部孝道经典,主要讲述佛陀父亲净饭王病重期间思念王子及王孙,佛陀以神通力得知父王病危和渴望见到自己的心愿后,便带领弟弟难陀和儿子罗睺罗等人一起回王宫探视父王,一直守护在父王身边,并为净饭王及众人讲说人生无常之理,劝诫大众修道。净饭王病逝之后,佛陀与弟弟难陀、堂弟阿难、儿子罗睺罗一起为净饭王抬棺送葬的事情经过。一、净饭王病危之愿净饭王是迦毗罗卫国国王,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在位期间常以正法治理国家,以礼德仁义教导民众,以慈悲之心关心民众。净饭王晚年,身患重病,四大不调,肢节疼痛,喘息不定。宰相请来国中名医医治,尽管名医用尽各种方法,净饭王的疾病始终没有好转。净饭王知道自己无常将至,非医药所能治,变得十分烦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苦不可言。一天净饭王浑身颤抖,唇口干燥,说话断断续续,泪流不止。几位大王、大臣跪在净饭王跟前,说:“大王本性不好作恶,积德无厌,护养人民,安居乐业。大王名闻十方,今日为何愁恼?”净饭王告诉众王说:“我命虽逝,不以为苦,只是恨见不到我子悉达多;又恨见不到次子难陀,他能除去世间贪淫等各种欲望;又恨见不到斛饭王子阿难,他能持佛法藏,一言不失;又恨见不到孙子罗睺罗,年虽幼稚,神足纯备,戒行无缺。我如果能见到这几个人,我虽然病笃,接近于死,也不以为苦。”白饭王对净饭王说:“我听说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离此遥远,大王身体虚弱,假如派遣使者前往请佛回来,由于路途遥远,恐怕回来也来不及了。希望大王不要忧愁,挂念子孙等人。”净饭王回答白饭王说:“我子等人,虽然相距很远,意望不断。我子成佛以来,以大慈悲心、神通之力,天眼彻见、天耳洞听,救度应当度化的众生。如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水所溺,他以慈愍心,为作船筏,而度脱之,终不劳疲。譬如有人,为贼所围,或值怨敌,惶怖失计。不望自济,唯求救护。依有势者,欲从恐难而得解脱。譬如有人,时得重病,欲得良医,以疗其疾。如我今日,望见世尊,亦复如是。所以然者,世尊昼夜,常以三时,恒以天眼,观于众生,应受化者。以慈愍心,如母念子。”净饭王临命终时,十分思念佛陀及孙子罗睺罗等人。他知道佛陀成道之后,常以慈悲之心、神通之力救度苦难众生。如今自己病重,佛陀当能以神通力,知晓此事,会回来探视自己。二、佛陀探望父病并说法当净饭王病重时,佛陀正在灵鹫山,他以天耳遥闻父亲净饭王之言,就以天眼遥见父王卧病在床,身体虚弱,容颜憔悴,奄奄一息。佛陀知道父亲很想见到自己和其他几位子侄,就对难陀说:“父亲净饭王,胜于世间之王。今生重病,应当回去探望。我们应当赶紧回去,乘着父王还在世,与他相见,满足父王的心愿。”难陀说:“是的,世尊,净饭王是我们父亲,所作奇特,能生圣子,利益世间。今应当回去探望,报答养育之恩。”阿难说:“净饭王是我伯父,听我出家,为佛弟子,以佛为师,我应当回去探望。”罗睺罗说:“世尊虽然是我父亲,弃国修道,但我是由祖父养育长大,才得以出家。因此,我应当前往,探视祖父。”佛陀说:“善哉善哉!现在正是时候,我们满足大王的愿望。”佛陀就以神足跃身虚空,好象雁王,忽然出现在迦毗罗卫国上空,放大光明。国中人民见佛到来,都流泪齐声说:“如果国王驾崩,迦毗罗卫国王室要绝灭了。”国中人民对世尊说:“大王不久将命终,只希望如来现在前去与父王相见。”佛陀见此情景,劝说国中人民:“无常别离,古今有是,汝等诸人,当思念之。生死为苦,唯道是真。”佛陀以法雨浇灌众人心田,以各种微妙之法,开解民众疑惑。佛陀接着为大众讲说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以及其他诸佛妙法,放大光明。更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以从无量阿僧祇劫,所作功德,放大光明。其光照耀,内外通达,周遍国界,光照王身,患苦得安。净饭王奇怪地问:“这是何光呢?是日月光、诸天光吗?光照我身,如天旃檀,令我身中,患苦得息。我怀疑是我子悉达多来了,先现光明,示现祥瑞而已。”这时,大称王对净饭王言:“世尊已经来了,带着难陀、阿难、罗睺罗等弟子乘空而来。大王应当欢喜,舍弃愁苦之心。”净饭王听说佛陀回来,心怀敬意,不觉起身而坐,见到佛陀来到跟前,举起双手,向佛陀行头面接足之礼,对佛陀言:“唯愿如来,手触我身,令我得安。为病所困,如压麻油。痛不可忍,我命将逝,宁可还返。我今最后,得见世尊,痛恨即除。”佛陀见到病重消瘦、形貌难识的父王,告诉难陀:观王本时,形体巍巍,颜色端正,名声远闻。今得重病,乃不可识。端正形容,勇健之名,今何所在?”这时,净饭王无限感慨地对世尊说:汝愿已成就,亦满众生愿。我今得重病,愿佛度我厄。严饰瞿昙种,汝为甚奇特。末世说正法,无护而作护。法王以法味,灌泽诸众生。如是后世人,我子极慈孝。人中之上宝,名达大千界。上至净居天,独步无等双。佛陀说:“唯愿父王,莫复愁悒。所以然者,道德纯备,无有缺减。”佛陀从袈裟中伸出金色臂膀,将手放在父王的额头上,对父王说:“父王是戒行清净之人,心垢已离,今应欢悦,不宜烦恼。应当思念诸经法义。于不牢固之处,得坚固之志,已经种下善根。因此,大王应当欢喜,虽然命将终了,自可宽心。”这里,大称王以恭敬心对净饭王说:“佛是王子,神力具足,无人能比。次子难陀,也是王子,已度生死诸欲之海,四道无碍。斛饭王之子,阿难已服法味。佛所说法,犹如渊海,一句不忘,悉皆受持。王孙罗睺罗,道德纯备,得诸禅定,成就四种道果,这四子,已坏魔网。”净饭王听后,欢喜踊跃,不能自已。就用自己的手抓住佛陀的手,谢谢在自己胸口上。过了一会,净饭王又合掌对佛陀说:“我看如来,眼睛睫毛整齐不昏花,我视之无厌。我愿已满,心意踊跃,从此死别。如来至真,多所饶益。我今能见到您,并听您说法。今日世尊,是我之子,接引过多,不见捐弃。”三、佛陀抬棺送葬净饭王在佛陀的守护下,“无常对至,命尽气绝,忽就后世。”众人都“哀啕啼哭,举身自扑,两手拍地。解髻乱发,同发声言,永失覆盖。中有自绝璎络者,中有自裂坏衣服者,中有取灰圭而自坌者,中有自总拔其发者,中有说王顺*治国不枉人民者,中有复言诸小国等失其覆护。”净饭王驾崩,国家失去威神。这时,佛的众弟子以香汁洗浴佛身,用劫波育髦及诸缯帛缠身,用棺椁装殓净饭王遗体。众人作狮子座,以七宝庄严,并以真珠罗网,垂绕狮子座旁。众人便举起棺椁放置于狮子座上,散花烧香。佛和难陀肃立于棺椁之前;阿难、罗睺罗恭敬站立于棺椁尾部。难陀长跪,说:“父王养我,愿听难陀担父王棺。”阿难合掌,说:“唯愿听我担伯父棺。”罗睺罗说:“唯愿听我担祖王棺。”这时,佛陀念及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养育之恩,为了给将来一些不孝之人施设礼法,决定亲自抬着父王棺椁。佛陀抬棺椁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众山,駊騀涌没,如水上船。”此时,欲界一切诸天,与百千眷属都来赴丧。大众都哀伤不已,啼哭声震天。此时,四天王私下议论说:“瞻望世尊,为将来世不孝顺父母之人作典范,以大慈悲亲自抬父王棺椁,为父王送葬。”一起长跪对佛陀说:“唯然世尊,愿听我等担父王棺。所以然者,我等亦是佛之弟子。亦复从佛,闻法意解。得法眼净,成须陀洹。以是之故,我曹宜担父王之棺。”佛陀于是允许四天王抬父王棺椁。这里,四天王各自变身,如人形像,手擎棺椁,担在肩上。举国人民,一切大众,莫不啼哭。佛陀亲自手持香炉,在送葬队伍前行走,护送父王棺椁到灵鹫山下葬。这时有数千阿罗汉以神足之力,乘虚来至,稽首佛足,对佛陀说:“唯愿世尊,敕使何事。”佛陀告众阿罗汉:“汝等疾往大海渚上,取牛头旃檀种种香木。”众阿罗汉听了,各到大海共取香木。随后,佛与大众一起堆积香薪,将棺椁放置香薪之上,放火焚烧。这时,佛陀告诉大众:“世皆无常,苦空非身,无有坚固,如幻如化。如热时炎,如水中月,命不久居。汝等诸人,勿见此火,便以为热。诸欲之火,极复过此。是故汝等,当自劝勉。永离生死,乃得大安。”佛陀认为:人生苦空无常,如梦幻泡影,并非坚固之存在。不要见到燃烧之火,便以为热。众生的欲火,更甚于自然之火,大众应当精进修行,永断生死之苦。敦煌壁画佛陀出殡力士抬棺香薪焚烧净饭王身后,大众一起捡拾净饭王遗骨,盛放在金函之中。然后,在金函上建造舍利塔,并在塔上悬挂缯幡盖及种种铃以庄严舍利塔。这时,大众同时发声,对佛说:“大净饭王,今已命终,神生何所?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佛陀告诉大众:“父王净饭,是清净人,生净居天。”大众闻听佛说净饭王往生净居天之后,便舍弃愁毒,为净饭王往生善道而欢喜赞叹。佛陀以自己奉行孝道的身教为后人作了典范,我辈佛子,当以佛陀的孝行为榜样,作精进修行以报答父母之恩。净饭王是佛陀释迦牟尼之父亲。净饭王的父亲为狮子颊王,其母为喀扎娜。净饭王有三位弟兄:白饭王,斛饭王和甘露饭王。兄弟四人均以饭命名,其原义为“乳粥”,因在当时的印度,用牛乳煮粥,是味道很美的食物。净饭王与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觉大王的胞妹大摩耶结为夫妻,当摩耶夫人去世后,又娶其妹摩诃波舍波提,佛陀即由姨母养大。净饭王曾百般努力,想使悉达多太子继承王位,并曾试图阻止太子出家,但在释迦牟尼成道之后,则大力支持佛的弘法事业,是佛教最早的护法之一。白饭王是净饭王之弟,佛陀释迦牟尼之叔父。据《五分律》记载,阿难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是阿难的哥哥。佛陀成道后归乡,阿难、阿那律、难陀、优波离等七人均跟随佛陀出家。阿难系佛陀之堂弟,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那律是斛饭王之子。出家后修道精进,堪称模范,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难陀是佛陀之亲弟(异母所生),就是净饭王跟摩诃波舍波提(净饭王的第二夫人)生的一个儿子。难陀仪容第一,长得非常庄严,佛陀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信学

往期·佛教知识

一如既往地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