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人在江湖走
怎能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
就骑电动车?
等等...
酒后骑电动车也是酒驾!!!
典型案例
年9月30日凌晨,常德市鼎城区鼎城路与阳明大道红绿灯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电动车闯红灯通过该路口时与正常直行的小轿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电动车驾驶员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在事故现场,民警问道电动车驾驶员身上满是酒气,于是对其进行呼气式酒精含量检测,检测结果为血液酒精含量72mg/ml,涉嫌酒后驾驶。经询问,覃某当天喝了两瓶啤酒后,驾驶电动车回家,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
00:35
当事人覃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遵守交通信号通行”及《湖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不得饮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之规定。由此认定当事人覃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当事人高某无责任。对覃某实行罚款90元的惩罚并接受进行批评教育。
警方提示:
人在饮酒后,判断力和注意力都会下降,此时,无论你驾驶的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就会反应不及时而引发交通事故。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驾驶出行习惯,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不要因为一时的错误让交通事故带给你终生的遗憾。
关于酒驾问题,其实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小编为大家梳理了关于酒驾的8个认识误区,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01
误区
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喝完酒后不准备开车,只是把车挪动一小段距离,算不算酒驾?这种也属于酒驾的。
假如出现这样的情况,同车人也要承担相关责任。知道司机酒驾依然搭车,是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极不负责的行为。
02
误区
马路以外的地点饮酒驾驶没事
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不是在马路上开车,即使喝了酒也不算酒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交警部门提醒,在小区院内、马路牙上方、公共停车场等马路以外的地点喝完酒开车,经过测验调查后若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交警也会按相关法规条例统一处理。
03
误区
搭酒驾车出事不用担责
有的人认为,同车司机酒驾,出了事故自己不必担责。这一点是完全错误的。
假如出现这样的情况,同车人也要承担相关责任。知道司机酒驾依然搭车,是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极不负责的行为。
在此温馨提示: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对饮酒后想要驾车的同伴要及时劝阻,更不能为图方便、顾面子搭乘“酒驾”车辆,否则,自己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04
误区
隔餐酒、隔夜酒不属于酒驾
有些人中午过量饮酒后下午虽然没开车但夜间开车,或是晚上饮酒当晚没开车,次日早上开车,认为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事实上,酒驾不是以酒后时间长短而定的,是以血液酒精浓度来判断的,隔餐、隔夜后开车,此时体内酒精可能还没代谢干净,如果酒精含量超标就构成酒驾甚至醉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餐醉”或“隔夜醉”。
05
误区
酒后多喝水能稀释酒精含量
有些司机酒后驾车遇到交警巡查,会选择喝水、抽烟、吃口香糖等方式,以为这样能让口腔的酒精含量降下来。
事实上,酒精检测仪所检测的其实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仅仅是口腔里的。酒精在体内是一个逐渐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长达十多个小时,酒后多喝水并不能冲淡体内的酒精含量。
06
误区
自己酒量大喝一点不碍事
有的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酒量大,少喝点或是喝完酒休息一会儿再开车上路没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酒驾的认定标准是血液酒精浓度,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为饮酒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酒量的大小和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智清醒,但只要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标准,即构成了酒驾或醉驾。
07
误区
服用醒酒药可以应付酒精检测
有的人认为服用醒酒药可以快速缓解酒醉症状,应付酒精检测。
事实上,服用醒酒药或能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缓解醉酒症状,但并不能够分解酒精、减少酒精含量,千万不要铤而走险。
08
误区
食品引起的酒精超标不算酒驾
虽然开车者确实不曾喝酒,但因疏忽大意食用含酒精的食物而被认定为酒驾的案例屡见不鲜。
其实,不论人体是否以饮酒形式摄入酒精,只要驾驶车辆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酒驾标准,就构成了酒驾行为。酒酿丸子、酒心巧克力甚至藿香正气水等涉及用到酒做辅料的食物、药品、保健品也可能成为酒驾醉驾的“罪魁祸首”。
交警指出,“这种疑似酒的情况和真正饮酒之后测试的结果是不同的,一些食品或药品在立马吃完测试的情况当中,可能会在口腔当中存在酒精或乙醇之类的成分,测出的数值会比较高,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后,这种情况会随着我们呼吸或者讲话,它这个乙醇或者酒精的成分就会挥发掉。”
酒驾违法,醉驾犯罪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不要心存侥幸,否则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