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湘潭县科协给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417/5291513.html

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县科协在省、市科协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科技为农业强动能、科普为农村激活力、产业为农民增收入”,以承接湖南省科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县域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完善三个体系、推行三类模式、打造三大平台、用好三支队伍的“四个三”路径,取得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突破、新成效、新经验,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年4月,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来潭调研,对湘潭市、县科协积极推动基层科普工作阵地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有效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完善供给激励“三个体系”

湘潭县现有农村人口85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素有天下壮县的美誉。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全面提升精准供给、有效供给水平,县科协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外引内联方式,积极聚集各类人才智力资源服务县域发展,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加速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构建协力协同的农业科创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各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聚力构建各类创新主体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湘潭县科协已依托科普小镇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湘潭大学等三所高校合作设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先后与11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协同创新协议,共培育市、县级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项目个。

构建高效高质的要素保障体系。突出科协引导、部门联动、主体参与,全面整合县域科技创新资源,实行“一盘棋”合理优化配置,全县个农村经济合作社、1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起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平台,扭转了过去“小、散、弱”的局面,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县科协联合人社、总工会等县直部门,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各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同场竞技、比拼赶超,极大激发了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

构建精准精细的政策激励体系。改革科技管理方式,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力度,县科协每年拿出60万元项目经费,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科普惠民益农行动,对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技术创新效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大力倡树“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着力厚植创新创业优良生态,全县共有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国省市县奖励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一池春水有效激活。

聚焦科普产业互促,推行深度融合“三类模式”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首要工程,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促进科技科普与产业深度融合,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推行“科普+文旅+农户”共享发展模式。湘潭市科协经过精心选址,将全市首个科普小镇落户在彭德怀元帅故乡——湘潭县乌石镇。彭总故居所在地乌石峰村曾有“九厅十八坊”之称,原有老染坊、老酱园、老酒坊等十八种老艺老法坊。在市、县科协指导支持下,该村与旅行社采取股份合作方式成立湖南丰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聚力打造集科普宣教、农事体验、乡村拓展于一体的“乡村三十六坊科普示范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年向近2万名以青少年研学团队为主的游客开展互动体验式科普宣教,村集体经济由原来1万元达到52.2万元;当地村民以自家住房入股,从事旅游接待和农事科普宣讲,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年收入达5万元。湘潭县科协联合文旅体、农业等部门,定期组织举办花朝节、脐橙节、采茶节、鸢尾花节、蘑菇节、湘莲节等节庆活动,通过科普搭台、文化唱戏,有力带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推行“产业+企业+园区”内涵发展模式。围绕全县主导优势产业,加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梅林、碧泉、天马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花石湘莲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年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值亿元。

推行“协会+基地+产品”特色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大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打响特色农产品“莲乡品牌”,湘潭湘莲、湘潭乌石腊肉、铺里香食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乌石腐乳、黄花菜、绿壳鸡蛋、乌石香米等特色农产品规模不断壮大,年销售额突破万元。

聚焦成果加速转化,打造应用服务“三大平台”

始终将提升成果转化率作为衡量科技创新成效的核心指标,着力打通农业技术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全方位指导服务平台。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实行“点对点”“一条龙”指导服务。全县已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8个,培育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2家,培养农村科普带头人22名,指导带动“立华牧业”“坝湾乌鸡”等致富产业7个。

打造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充分用好政务服务“莲不要跑”平台,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社区)科普组织全覆盖、“科普中国”“科普湖南”落地应用全覆盖。三年来,县科协在该政务服务平台转载、发布科普文章、信息余篇。

打造精准化中介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咨询、技术中介和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咨询服务引导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全县稻鱼、稻虾、莲鱼等混合种养模式逐步成熟。全国优秀基层科协“三长”、湘潭县射埠镇科协主席邓述东首创的稻菇生态种植“一亩田脱贫”模式在湘潭县、湘乡市30余个村推广实施,有效助力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带动30多个贫困户发展为种植大户,该模式已在永州、益阳、常德等5市建立示范点,并被收录进全国例优秀脱贫案例名录。

聚焦科创人才支撑,用好科技助农“三支队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湘潭县科协始终把科创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为契机,借助省级学会人才集聚的优势,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培育引进多层次农业农村人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着力引进省级学会高端人才队伍。湘潭市、县科协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需求,积极对接省级学会,加强柔性引才,成功引进省畜牧水产学会、省农学会、省科普作家协会、省心理学会来县设立省级学会服务站,省级专家每年在湘潭县举办学术报告、科普讲座、业务培训等20多场次,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实施新技术改良,有效助力该县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普宣教水平。

着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培育人才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近年来引进各类科技人才人,定向委培输送农业科技学员余名。加强乡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全县共组织农业技能培训57场,参训人次达人次。

着力壮大科技科普志愿者队伍。以湘潭市科协承接湖南省科普信息化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通基层科协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县个村(社区)实现科协组织全覆盖、“科普中国”应用全覆盖,共注册科普信息员1.3万余名,分享传播科普文章万余次,形成了层层都有科普信息员、人人都是科学传播者的良好格局。建立人才下乡、科技下沉、服务“三农”等常态长效机制,全县共组建29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共计余人,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奔走于千家万户。实时、全面、便民的科普知识广泛传播,有效提升了公民科学素质,年末,湘潭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0.8%,分别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和湖南省平均水平0.24和0.66个百分点。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科协供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