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她26岁沦为单亲妈妈,独自将女儿培养成才 [复制链接]

1#

她26岁沦为单妈妈,32岁做出入学堂的惊世举动,一度被认为精神不正常。

她却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女儿,连毛泽东都称赞其女为武将军。

丁玲

她被称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母亲之一”。

她就是大作家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她和女儿用一生诠释了一个人生道理。

01

可以说,蒋胜眉被人们所知道,是因为她的女儿丁玲。但是蒋胜眉本人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蒋胜眉原名佘曼贞,她出生于书香之家。20岁时,她嫁给了光绪年间的二品官员蒋定礼的三儿子蒋蒋保黔。

蒋保黔十几岁就考取了秀才,二十多岁就远赴日本留学法政专业。他是蒋定礼家的三个儿子中学历最高的,却也是最败家的。

蒋保黔喜欢玩马,为了玩马不惜重金。除了吃饭时开几宴外,他还沉迷于抽大烟的快感中。蒋保黔身上的种种特征,正是那个时候纨绔子弟的写照。这样的情况在蒋保黔婚后也没有得到收敛。蒋胜眉在夫家很是格格不入,因为他喜欢吹箫,被人说成是“卖唱的”。因为她将名字改为“蒋胜眉”,蒋家上下说她“巾帼不让须眉”,想胜过丈夫。

丁玲的父亲蒋保黔

年,蒋保黔赴日本留学时,余曼贞生下了女儿丁玲。远在日本的蒋保黔收到女儿出生的喜讯,给女儿取名叫蒋冰之,意为有女孩的温婉可人,也有冰的独立坚强。

丁玲自出生后就和母亲一直生活在姥姥家,直到一岁半时才见到父亲。这也是他第一次见父亲。自从父亲回来后,丁玲就被父亲带回了蒋家的大院里,那里雕栏玉砌,尽显奢华,却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

在丁玲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咳嗽不断,为了治疗自己的肺病,蒋保黔自学成医,但是他还是在32岁时英年早逝了。此时的丁玲年仅4岁,蒋胜眉还怀着即将临盆的弟弟。就在父亲入土不久后,蒋胜眉生下了小儿子。

蒋保黔的去世,除带给蒋胜眉透彻心扉的悲痛外,还留下了大堆的债务。而那些债主都是族人,他们堵在门口,东倒西歪地喝茶、抽大烟,丝毫没有对孤儿寡母的怜悯。

丁玲和母亲蒋胜眉

蒋胜眉拉着幼小的丁玲,抱着襁褓中的儿子,一边抹眼泪,一边倔强地变卖了家里值钱的家当,包括首饰、文玩、家居、还有田产,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讨债大军走后,蒋胜眉带着丁玲和小儿子坐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那个冬日,是那样的寒冷。

小儿子自出生后一直没名字,直到半岁时,蒋胜眉才有心思给儿子取名叫“蒋宗大”,单从名字看,蒋胜眉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与此同时,蒋胜眉也给丁玲改了名字,由原来的“蒋冰之”改为“蒋伟”,多了一些阳刚之气。

大概在丈夫去世的这半年里,受尽委屈的蒋胜眉深深地明白:不论男孩女孩都应该直起腰杆,坚毅阳刚一点,才能抵御生活的狂风暴雨。

02

在蒋氏家族已经无立身之处的蒋胜眉,变卖了剩余的家产,带着两个孩子投奔到了娘家。

寡居的女儿,带着两个拖油瓶住进娘家,难免招来闲言碎语。但蒋胜眉并没有将自己关在家里暗自伤心,而是去常德上学。

32岁的她脱下了清末女子的厚重装束,穿上城里女学生时兴的衣服,向家人宣布要去上学。

她的举动在那个时候也算是惊世骇俗了。除了两个哥哥被惊得瞠目结舌。街邻们都在背后也是指指点点。大家都臆断她是因为死了丈夫,神精出了问题。

更让人惊讶的是,蒋胜眉居然带着女儿,进入同一所学校学习,她进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就让女儿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的幼稚园上学。

在上学期间,蒋胜眉的生活仿佛进入了另一片天地,她认识了向警予,接触到了妇女解放的社会热门议题。

后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停办后,蒋胜眉不甘心辍学,就带着女儿到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继续上学。

少女时代的丁玲

年,蒋胜眉应聘到桃源学校,转型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又转到了常德县立育德女校担任管理员。

蒋胜眉不顾世俗的眼光,以寡妇的身份走进校门,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登上三尺讲坛,成了一名老师。这一路走来,别人看到的是励志,而她承受的却是不同寻常的艰辛,但是她依然执着地去追寻人生的价值。本以为生活从此就可以这样,不用有太多钱,平平淡淡,充实就好。

可是令蒋胜眉深受打击的是,她10岁的儿子蒋宗大,因偶感风寒后,一直高烧不退。她带着他寻医问药,还是没有救下儿子。

蒋胜眉心如刀绞地送走了儿子,从此,她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女儿丁玲身上。

她辞去了校管理员的工作,自己办了一所妇女俭德会附属小学。她一边忙工作,一边照顾女儿。

好在丁玲比较争气,小学毕业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桃源省立二师预科班。为了支持女儿上学,她卖掉了金戒指,给女儿凑够了学费。并同意女儿离开桃源远赴上海求学的请求。

蒋胜眉

听说丁玲要去上海求学,三舅想到丁玲和儿子订下的包办婚约,跳得老高吼道:“去上海?那花花世界、灯红酒绿,女孩子去了容易学坏。”

蒋胜眉却反驳说:“她去上海上学,怎么就是学坏了?”

三舅被逼说出真实意图:“她马上18岁了,能和伯强成婚了。”

蒋胜眉却严辞拒绝说:“现在妇女们都追求解放,孩子的婚姻还是孩子自己做主吧。我们大人还是不要包办了。”

在蒋胜眉的支持下,丁玲和表哥解除了婚约。这是第一次,在母亲蒋胜眉的支持下,丁玲做了人生中一次决定命运的选择。

03

人常说,一个女人第一次命运是出生;第二次命运是结婚。

无论是出生还是结婚,丁玲的命运都是崎岖和坎坷的。

丁玲第一次婚姻是与胡也频,在与胡也频成婚后,丁玲在小说创作方面也初见成就,她创作了《沙菲女士的日记》,此文一经发表,让死寂的文坛泛起一阵波澜。

这个时候,丁玲与丈夫胡也频都潜心创作,并诞下了爱情的结晶。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正心怀希冀,携手奔赴更美好的生活。蒋胜眉也为女儿的成就感到骄傲。

丁玲和丈夫胡也频

但是年,丁玲的丈夫被敌人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四位左翼作家,他们分别是:柔石、冯铿、殷夫、李求实。

丁玲得知后,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哭成了泪人。这是丁玲的人生第二大转折点。蒋胜眉再次挺身而出,为了不影响丁玲的工作,她揽下了带孩子的责任,她独自带着外孙在家里艰难度日。

丁玲在上海撑起了另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在这期间,她创作出了以中国农民的苦难为题材的《水》。这部作品一度被认为是“左翼文艺运动一九三一年最优秀的成果”。丁玲也因此被鲁迅称是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和“最好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

瞿秋白曾说:“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的确,正如瞿秋白所说,丁玲对待感情或是事业,都有种飞蛾扑火的勇气,从不逃避,不退缩。对于自己热爱的写作及心中坚守的信仰,始终如一。

这一点大概是深受母亲的影响。

后来,丁玲凭借过人的才华,成为左联刊物《北斗》的主编。自接手《北斗》后,丁玲尽心尽力,一路开挂。与此同时她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段姻缘,在史沫特莱的采访中,她遇到了社会科学联盟的成员冯达。

有那么一段时间里,冯达的温言安慰,抚慰过丁玲受伤脆弱的心灵。如果没有什么大灾大难的考验,两个人应该能这样现世安稳地相伴到老。

但是年,丁玲和冯达一同被敌人软禁在南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丁玲没有动摇。而冯达却选择了叛变。冯达的所作所为几乎伤透了丁玲的心。可此时,她却发现自己怀了冯达了骨肉。

蒋胜眉帮丁玲带孩子

尽管如此,丁玲还是宣布与冯达断绝了关系。但是为了对肚子里的这个生命负责,为了心中的信仰,以及家中的母亲,她满怀斗志地与敌人周璇。

为了救出女儿,蒋胜眉不顾生命危险,到处起诉,对敌人制造舆论压力。

狱中的徐科长,害怕事情闹大,央求丁玲登报向母亲报平安,丁玲不愿意登报。徐科长又诱导让丁玲给母亲寄钱。丁玲说:我母亲不缺钱。

终于在年,在蒋胜眉的努力下,以及鲁迅与党组织的极力营救下,丁玲重获自由。

在丁玲的这次生死攸关的人生转折中,蒋胜眉再次表现出了倔强的个性,拼尽全力护女儿周全。

04

劫后余生的丁玲去了延安,毛泽东此生只写过两首赠诗,其中一首就是写给丁玲,名叫《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其中一句:“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赠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来到延安的丁玲,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了工作中,经历了这么多,她已不是那个柔柔弱弱,唯爱情是重的女子,而是以笔为武器的斗士,她真正成为了武将军。在这段时间里,她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她创作的作品有《冀村之夜》、《河西途中》等二十余篇。在解放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被誉为“战斗的女性”“民族女战士”“新中国的先驱者”。

丁玲的一双儿女在母亲蒋胜眉的照抚下,也都到了入学的年龄。丁玲给母亲写信,要求将儿女接到延安读书。

蒋胜眉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将孙子和孙女送到延安后,回到常德开始了独居生活,她每天在家里读书作诗,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回忆录和百余首古体诗。

年,饱尝百味人生的丁玲遇到了第三段婚姻,因为男方陈明比她小十三岁,一时间这段婚姻不被世人看好,也让丁玲饱受非议。唯有母亲蒋胜眉鼓励女儿,让她跟着初心走。

这是丁玲人生中的第四次重大转折,母亲蒋胜眉的支持,让丁玲有了追求爱情的勇气。

果然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却是此生最幸福的一段婚姻。在陈明的帮助和审稿下,丁玲创作出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举摘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丁玲也迎来了创作的顶峰。

丁玲和陈明一家

丁玲一生历经三段婚姻,和无数次的苦难,换作旁人,可能都一蹶不振了。而丁玲却能在苦难中逆袭,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母亲蒋胜眉的影响。

后来丁玲将母亲与自己的故事写成《母亲》一书,那个坚毅、独立、倔强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而“蒋胜眉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母亲之一”。

丁玲与其母亲蒋胜眉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处处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身处绝地,想要翻身,必须先蜕变;处于劣势,想要突围,必须千锤百炼。愿我们都能心怀希望,在人世间坚守本心,砥砺修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