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会杰北齐晋阳十二院和宋太原城十二院 [复制链接]

1#

北齐后主高纬在晋阳修建了十二座规模宏丽的寺院,

(《北齐书》载:后主高纬…又于晋阳起十二院,壮丽逾于鄴下。所爱不恆,数毁而又复。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百工困穷,无时休息。)这种穷奢极欲不惜人力的统治自然维持不了多久,不数年后北齐被北周平灭,高纬束手就擒,被带回北周国都长安,不久后被赐死。(《北齐书》:(后主)为周将尉迟纲所获。送邺,周武帝与抗宾主礼,并太后、幼主、诸王俱送长安,封帝温国公。至建德七年,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及延宗等数十人无少长咸赐死,神武子孙所存者一二而已。)

北周灭北齐后,北周武帝即下令灭佛,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灭佛(中国佛教历史上经历了“三武一宗”四次大规模灭佛,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这次灭佛只是毁佛像经卷,僧尼还俗,对于寺院没有破坏,被赐予北周王公贵族和有功之臣。建德三年()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建德六年(公元年),北周灭北齐后,立即推行灭佛*策,废寺4万,强迫万僧、尼还俗。

可想而知,这次灭佛后,晋阳十二院也被废为民宅。几年后隋朝建立,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又是佛教(净土宗)的忠实信徒,晋阳又是隋代的重要城市,隋炀帝曾在晋阳建弘善寺,凿尺大佛,此寺遗址在明仙峪龙山西侧(详见前文《晋阳西山第三大佛在明仙峪》),晋阳十二院在隋代应有恢复。

唐历代皇帝都尊崇佛教,直到唐武宗会昌年间第三次灭佛,不过这次灭佛是有计划分步骤有限度的,《旧唐书·武宗纪》载:会昌五年夏四月,“敕祠部奏括检天下寺及僧尼人数,大凡寺四千六百,兰若四万,僧尼二十六万五百”。同年八月壬午(七日),诏告天下,“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这次灭佛一年后,会昌六年,武宗驾崩,毁佛停止,宣宗继位后重新鼓励佛教发展,晋阳十二院再经兴废。

到唐末五代时期,唐代敦煌写本《往五台山行记》记载:"又行十里到太原城内大安寺内常住库安下……又于京(晋阳城)西北及正西山内有一十所山寺,皆巡礼讫。京西北有开化大阁,兼有石佛一尊,又正西有山,有阁一所,名童子像阁,兼有石佛。"此处明确记载晋阳城西山有10所山寺,另还有“开化寺大佛,童子寺大佛”,正合十二座寺院。晋阳十二院依然屹立于西山。

第四次后周柴荣灭佛。时北汉为独立王国,对晋阳佛教没有影响。北汉刘继元佞佛,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兴不急之务,在天龙寺大兴土木建造千佛楼,冶铁为数千佛像。天龙寺是笔者判断的十二院之一,可推知晋阳十二院在北汉末依然存在。

使晋阳十二院真正遭受灭顶之灾的,是赵光义平北汉后毁城迁民。《宋史》记载,迁民之中“官吏、僧道、高?户”迁河南,元好问诗言“仙佛所庐余百所,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僧侣迁走,佛寺付之一炬。晋阳十二院和晋阳古城一起埋入历史尘烟中。

宋毁晋阳城后,在故城东北20里建平晋县城,又在故城东北35里处唐明镇新建太原城,晋阳遗民先迁平晋县再迁入太原新城。佛教是封建社会不可或缺的教化工具,也是民众的精神寄托。新太原城内依然兴建了众多寺庙。其中就有“怀旧版”十二院。根据明代《永乐大典》记载的宋太原府城市格局,其中有一条“广化寺”:“广化寺,在府正街街南葆真坊内。宋端拱二年(年)额,分置开化、罗汉、慈氏、八正、七佛、大中、甘泉、仙岩、净土、永宁、草堂、延休十二院。其开化、甘泉、仙岩皆有西山上寺。七佛在唐明村,旧为僧居,有宋元中李沆《古殿记》。余院往往自故城徙入其中。”

这个怀旧版十二院位于现在太原市开化寺古玩城一带。

宋太原十二院对于北齐晋阳十二院而言,只有名字和信众情感上的联系,为异地新建的微缩怀旧版十二院。

如今,北齐晋阳十二院和宋太原十二院都有遗迹可寻。晋阳西山上遗留的众多北齐寺院,其中就有北齐十二院之属。而太原市内开化寺古玩城一带,就是宋太原十二院遗迹。

感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