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气短伴乏力2周
诊断现场
患者杨某,女性,28岁,2月前行剖宫产术,因“心悸气短伴乏力2周”于年12月10日就诊。
患者2个月前行剖宫产术,术后恢复可,上月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伴有头晕,恶寒,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患者自行服中药汤剂(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出现心悸头晕,气短乏力,伴手足汗出,质清冷,无发热,稍恶寒,倦怠喜卧,休息后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酶五项、心梗指标、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查心电图见: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①窦性心律;②频发室性早搏,频发三联律,偶发二联律,极偶发成对。
刻下:神清,精神疲惫,心悸头晕,气短乏力,伴手足汗出,质清冷,无发热,稍畏寒,倦怠喜卧,寡言少语,面色?白,爪色唇甲淡白无华,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纳呆,眠差,多梦,健忘,小便调,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结代。
问
患者出现频发室早,中医方面该如何辨治?
李赛美教授
患者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属于中医学“心悸病”范畴,证型为阴阳两虚证,治当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伤寒论》第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从西医来讲,这是一个心血管系统的病变,脉结代就是心律失常,而从中医来讲,心律失常有两个方面:一是属阳的,心律不齐伴脉律较快,称促脉;另一种就是结代脉,属阴脉,脉律不齐,有规则的叫代脉,没有规则而跳得比较缓的叫结脉。心失所养,脉道不通,所以悸动不安。《景岳全书》:“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概行大补,以致助邪。”缘本例患者产后不久,冲任血虚,胞脉失养,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当气血阴阳并补,拟炙甘草汤加减,处方如下:
一诊:
炙甘草30g,生姜15g,桂枝15g,麦冬30g,陈皮10g,生地黄30g,大枣30g,阿胶10g(烊化),米酒mL,茯苓20g,丹参15g,苦参10g,甘松15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干姜10g,红参10g(另炖服)。
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长按图片保存
二诊:
患者诉服药后,心悸症状逐渐改善,但有怕冷怕风,无手汗出,双足汗出同前,头晕,腰膝酸软,大便稀烂,每日3~4次,饭后明显,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拟方桂枝加葛根汤合四逆散加减,处方如下:
桂枝15g,赤芍15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10g,葛根60g,柴胡10g,枳壳10g,茯苓30g,炒白术15g,五味子10g,干姜10g,当归15g,川芎15g,丹参15g,熟附片10g(先煎)。
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长按图片保存
三诊:
患者服药后诉心悸好转,仍有气短,头晕乏力,手足冰冷,腰膝酸软,无手汗出,双足汗出较前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拟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五参汤加减,处方如下:
桂枝30g,赤芍15g,生姜15g,大枣30g,炙甘草30g,生地黄50g,熟附片1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丹参15g,沙参15g,苦参10g,太子参15g,红参10g(另炖),甘松15g,柴胡10g,干姜10g,茯苓20g。
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长按图片保存
服药后患者诉无明显心悸,无气短乏力,无头晕头痛,无手足汗出。2月后复查心电图见: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年3月回访,患者未再复发。
问
炙甘草汤的治法特点是阴阳双补,但是方中阴药的用量要多于阳药,这是为何?
李赛美教授
这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思想。本方中的阴药用的确实很多,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炙甘草益气养心,人参、大枣益气养血,麦冬滋养心阴,麻仁滋阴润燥,而阳药只有桂枝、生姜温阳通气。清·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补略》中有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治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炙甘草汤治疗心的阴阳两虚,体现的是阴中求阳。我们讲五脏虽然多的是功能概念,但仍然是有形为之宅的,尤其是讲到心主血脉的功能时,更是侧重于有形之心体的失养,所以一定要用阴药来滋养,然后以少火生气,阴中求阳,慢慢养心火,如果用太多阳药,反而可能更加耗损心阴心气。
问
方一中的“米酒”用意是什么?
李赛美教授
炙甘草汤的煎服法中用“清酒七升,水八升”,差不多水酒各半。仲景时代常用的酒有三种,一种是米酒,又称醪酒,一种是白酒,一种是清酒,米酒就是现在家里自酿的那种连渣带汤的糯米酒,可以直接喝,有滋养作用,可以滋补脾胃,还可以温阳通络,如果加上阿胶、红枣、桂圆肉,又可以补血,本身是阴和阳都可以补的。白酒不是今天的蒸馏白酒,而是酿造时间比较久,冬酿春成,《金匮要略》里瓜蒌薤白白酒汤用的就是白酒。清酒酿造时间更长,冬酿夏成,陈久者良,所以也有人说清酒是清醇的陈米酒,此处用的是米酒。有人可能会觉得加酒以后会有很重的酒味,对于不喝酒的人好像难以接受,其实在煎煮过程中酒精都挥发掉了,喝起来并不会有酒味。有学者分析,这是最早用乙醇提取药物的记载。中药中不同的成分,溶剂不同,其提取的成分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单纯用水提,可能有些成分就出不来。所以此处用酒一是用来滋补脾胃,二是用来温阳通络,三是以助药力。
问
二诊中老师变更处方,有何用意?
李赛美教授
《诸病源候论》:“触冒寒气而为病,谓之伤寒。产妇血气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作,为寒所伤,则啬啬恶寒,翕翕微热,数日乃歇。”患者产后摄生不慎,感受风寒,邪气入里,冲任失于温煦,气血阴阳均不足,导致卫气不固,营血不能润养而见怕冷,怕风,双足心汗出,伴有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如《伤寒论》第14条所描述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遂选用桂枝加葛根汤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患者的苔薄白,脉沉,但舌质稍红,似是有热,这与本身气机的不调畅有莫大的关系,虽然患者服用炙甘草汤以滋阴补阳,可是阳气没有很好的流通,郁遏在里,所以就会有一点上火的表现,这时候就要用四逆散。《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联系本案例中的患者,刚好符合原文中的四逆散或然证中的“悸者,加桂枝五分”,这里提到的悸,是因为阳气郁遏,气机不畅而引起的,所以此处用到了四逆散通阳理气,调和肝脾。
问
三诊的组方中有用到五参汤,老师是如何考虑的?
李赛美教授
五参汤最早是孙思邈《千金翼方》的“五参丸”发展而来的,由人参、沙参、苦参、玄参、丹参组成,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心慌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头晕多汗等症状。此处用太子参易玄参,是缘于玄参寒凉,偏于清热解毒,且有碍胃之虞,而太子参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有补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太子参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的心功能,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病后体虚、脾虚腹泻、心悸自汗等病,故此处用太子参更为恰当。
责编
李奕诗、袁颢瑜
审核
李赛美、曾纪斌
(医案出处《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师承带教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与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