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如何影响日本饮食文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看文章太累,可以听音频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最近的朋友圈,被日本捐赠防疫物资上的两句诗刷了屏。用如此诗意的方式表达关怀,在品味日本人的细腻与文雅之外,不得不感叹,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实在太深了!这种影响,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体现得更明显、更深切。

日本学者原田信男在《和食与日本文化》中写到:

“中国是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久远的古代开始,料理文化就已经发展起来。就像已经论述过的那样,除了农耕这一大技术之外,味噌、酱油、豆腐、酒、醋以及面条,甚至是寿司等来自中国的饮食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放眼全世界,如今日本料理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要大于中餐。一方面,日本料理的文化气息特别强。外国人一进入日料餐厅,满满的日式风格就扑面而来,吃日料已经脱离了温饱概念,成为体验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日料的制作比较小巧精细,就餐环境高雅安静,很容易打造出高端饮食风格,让日料在中国成为了小资聚餐、情侣约会、商务洽谈的重要场所。咖喱牛肉饭+炸猪排另一方面,日本料理融入了许多西方饮食元素。比如,天妇罗、寿喜锅、炸猪排、咖喱饭等,就是日西融合的产物,无论口味还是摆盘,西方人都更易于接受。

日本史学作家宫崎正胜在《料理的故事——餐桌上的日本文化史》一书中写道:

“到了大正时代之后,日式“洋食”已经成为了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领域了。被称为三大洋食的分别是咖喱饭、可乐壳和炸猪排,它们作为先遣兵,令新的食材和烹调方法走入了千家万户。日本料理今天的形态,是不断融合外来食材和烹饪方式的结果。早在“洋食”进入日料体系之前,中国饮食文化就早已飘扬过海,东渡扶桑。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选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饮食。壹大米社会作为一个岛屿国家,日本列岛最初的饮食,非常依赖岛屿和海洋环境。日本人称之为“海之馈赠、山之馈赠”。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加大,各地域之间的交流往来增多,日本饮食风格先后受到中国和西方饮食的影响,再经过本土化改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和风”料理。依靠狩猎采集,早期日本人能够从海洋获得丰富的海鲜,从山林中获取野味和坚果,这都是绳纹时代日本人的主要食物。(绳纹时代是日本对于石器时代后期的称呼,因考古遗迹中发掘大量绳文式陶器而得名。绳文时代始于公元前年,结束于公元前年。)大米由中国传入日本,是绳纹时代后期的事情。随着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中国黄河流域发源的农耕民族逐渐向四周移民,并通过朝鲜半岛来到日本西部(还有一种说法,大米是通过中国浙江的河姆渡文明传入),由此带来了农耕技术,使西日本逐渐转型为“大米社会”。

公元年,日本第一部正史书籍《日本书纪》(相当于日本的《尚书》)中有关于大米的神话记载:

“承受天照大神之命,月夜见尊前去拜会身在苇原中国的保食神。保食神对着“国”的方向,吐出“饭”(大米);对着“海”的方向,吐出“鳍之广和鳍之狭”(鱼);对着“上”的方向,吐出“毛之粗和毛之柔”(禽畜的肉),予以招待。

今天,大米依然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主食。寿司、饭团,以及吉野家的牛丼(招牌和风牛肉饭),这些日本网红料理,大米都是绝对的主角。这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饮食形态,第一次深刻影响日本料理。大米的到来,让日本有了“瑞穗(水润的稻穗)之国”的称号,拉开了日本弥生时代的大幕。贰茶之汤在水稻扎根日本列岛的年后,中国饮食文化第二次大规模影响日本。公元7世纪,日本舒明天皇第一次向大唐王朝派出遣唐使。一场前后历经2个半世纪,全盘学习中华文明的进程由此展开。茶、点心、酱料、鱼脍、筷子、佛学等相继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人不可缺少的日常饮食,直接奠定了日本料理的基本形态,并延续至今。茶在日本社会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历史悠久的茶道,是日本最瞩目的文化名片。到了现代,抹茶经由日本人发扬光大。抹茶口味的冰淇淋、面包、甜品、饮品等,风靡全世界,以“宇治茶”尤其出名。但回溯历史,日本的茶种和饮茶习惯,都是跟随遣唐使被带到日本。最开始,茶作为一种高雅且稀有的饮料,只在宫廷或寺院中种植、使用,并未在民间普及。公元年,圣武天皇举行“行茶仪”,将茶叶作为贺礼送给新婚夫妻。奈良东大寺还是这位圣武天皇,下令在首都奈良营建东大寺。一位叫“行基”的和尚,响应圣武天皇的召,带着自己的弟子与众多的信徒参与了东大寺的营造。

在此期间,他还指挥移建药师寺、大安寺,并建立兴福寺、元兴寺、总国分寺等49个大寺院,并在其中广泛种茶。《东大寺要录》记载:

“僧人行基品行俱高,在诸国建立营舍四十九处,种植茶树,为解救超度末世众生。

70多年后,在中国越州(绍兴)龙兴寺修行密宗的留学僧“最澄”,在回国时也将茶叶带回日本。当时日本人喝茶的方式,也和唐朝人一样使用“煎茶法”,要加入盐、姜等调味料饮用。茶在日本流行开来,是在镰仓幕府时期,中国的宋代。当时,前往南宋学习的日本禅僧“荣西”将茶种带回东瀛,种植于筑前(今九州福冈县西北部)背振山及博多圣福寺。后来,京都僧人“明惠”从“荣西”手里获得茶种,将其种植于宇治,自此开启了宇治茶开挂的历史。荣西71岁时,创作了《吃茶养生记》一书,介绍茶的养生功效。相传,荣西曾献上二月茶,治愈了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茶风在日本更为盛行。因此,荣西被尊为“日本茶祖”。日本茶祖荣西

经由寺庙和僧人的推广,饮茶风尚在日本社会自上而下,迎来大爆发。

走出象牙塔的茶叶,先是在日本上流社会——武家和公家中流行。

而且他们特别会玩,直接模仿宋朝的“斗茶”仪式,办起了茶会。

在大宋,如果两个人斗茶,每人都要拿来自己收藏的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

而在日本,茶会形式更丰富,不仅饮茶,还要喝酒。

当时的武士或者官员,在茶会上会先喝三杯酒,然后开始吃饭,饭菜肉水果,一样不落。

最后,在吃饱喝足后,才进入饮茶环节,并仿效宋人进行“斗茶”。

斗茶斗痛快了,茶会就要结束了吗?

并没有!还要接着喝,而且是饮酒狂欢,唱个KTV,看个跳舞蹈,怎么开心怎么喝。

同时,斗茶也在日本民间得到推广,称之为“茶寄合”。

当时,民间甚至有“不饮茶者非人也”的说法。

宋代斗茶

年,一个日本饮茶史上的重要日子到来了。

这一年,室町幕府第8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一休哥中足利义满将军的孙子),可能是感到*事实在无聊,就将大将军之位交给了儿子足利义尚,自己跑去东山山庄享清福。

在东山期间,他频繁举行茶会,并以“茶之汤”为核心,逐步打造出注重闲雅的东山文化。

无数场浩大的茶会,一休哥的徒弟、奈良称名寺僧人“村田珠光”参与其中,并对“茶之汤”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把禅宗思想融入“茶之汤”,规范了日本茶会的各项环节。

至此,闻名世界的茶道,正式诞生了。

村田珠光的名字被永远载入史册,史称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

令村田珠光欣慰的是,由他创立的茶道,将在他的徒孙手中,变成一项代表整个日本民族的艺术瑰宝。

千利休,你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叁怀石料理如今大家知道千利休,多是因为茶道。殊不知,他对日本饮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怀石料理。

《料理的故事》一书中介绍:

“怀石料理,以宋朝的文人苏东坡将怀石作为点心向佛印禅师供养一事作为起源。关于“怀石”一词是否与苏东坡有关,并无确凿证据。虽然苏轼与佛印禅师的关系很好,而且两人之间也流传下来大量的历史故事,但无一件提到“怀石”。比较可靠的解释,来源于千利休弟子整理的《南方录》中提到观点。书中认为,所谓怀石是在寺院修行中被称作“菜石”的东西,把温热的石头放入怀中,有温暖身体的作用。这是僧人们抵抗饥饿的一种修行方式。怀石料理上文提到过,日本的上流社会学习宋朝人的斗茶,办起了“喝酒+吃饭+喝茶+狂欢”的嘉年华式茶会。大家来参加茶会,更多的是为了喝酒,为了狂欢娱乐。饮茶并不占主导地位,人们更多的是将茶当做一种刺激性饮料来,来亢奋精神,以便玩的更嗨、更自由奔放。这种以“嗨”为目的的茶会,跟我们今天印象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茶道大相径庭。千利休“嗨什么嗨?简直是有辱斯文,玷污了茶的美名。喝茶,就要安安静静地,就要高雅!”在众人皆醉时,千利休老师却清醒得很。看到瘫倒在地的众生丑态,他终于忍无可忍。千利休把饮茶部分,从茶会中单独拿出,独立成席。同时,他主张在饮浓茶之前,先要进食。千利休借鉴了佛寺的素食“精进料理”,将一汤三菜作为理想追求,以朴实的饮食突出茶的重要性,突出精神享受。怀石料理便由此诞生。精进料理中的“精进”,英文名称为“shouji”,音译自中国佛教中的“素食”。随着梁武帝一声令下,中国的佛门僧人开始食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素斋中国:江浙佛都的素味之旅》留学僧将中国的素食风尚带回日本。日本的禅宗寺院将去除鱼、肉的素食成为“精进物”,最终发展出精进料理。可以说,精进料理作为先驱者,为怀石料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灵感。随着时代变迁,怀石料理也单独成宴,独自成立起日本高端料理的门面。怀石料理的食材也不只局限于素食。七点前菜(七种繁复做工的小菜)、碗盛(带有汤汁的手工料理)、生鱼片、扬物(炸的)、煮物、烧物及食事(饭或汤),复杂的进餐形式是今日怀石料理的基本形态。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素食的传入,让豆腐在日本得以普及。而有一种以豆腐为主料的料理,叫做“田乐(Odengaku)”。田乐最开始是类似烤串,把豆腐串起来在火上烤。后来演变为把豆腐、蒟蒻(魔芋)串成串,放在水里煮,诞生了“煮田乐”,可以理解为日本串串香。发展到今天,就是每家便利店都售卖的网红日料——关东煮。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肆筷子的引入筷子,古称“箸”,今天是东亚地区共同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写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商纣王做了一把象牙筷子,他的叔父箕子为这种骄奢淫逸的行为哀叹,并感到害怕。“和酒池肉林相比,朕喜欢象牙筷子很过分吗?”由此可见,早在距今0多年前的商代末期,筷子就已经在中华大地出现,且制作技艺很高超。而在筷子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人还保持用手抓取食物的习惯。《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中,便有关于日本人“手食”的记载。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至京都(平安京),日本进入平安时代。这时起,日本宫廷已经开始全面使用筷子,且有了柳木筷和银筷之分。又过了多年,室町幕府时期,烹调做饭、处理鱼虾、处理果蔬等植物类食材、夹取食物都要用到不同的筷子。中餐讲究刀工,所有食材的大小,都在案板上被切割得适于入口。因此,中国的筷子上下粗细均匀,方便夹取食物。而由于中国之间的烹饪方式不同,日本的筷子的筷尖被削得很细,方便在进食时对食物进行“切割”。从大米、茶道、怀石料理,再到筷子,这些都是构筑日本料理的基础。除此之外,日本料理中如味噌、生鱼片、唐菓子、拉面等特色美食和小吃,也都深受中国的影响。这部分故事,我会在下篇文章中与您分享。                                                          龙井虾仁,新茶入馔成就杭州名菜                                                                                            素斋中国:江浙佛都的素味之旅                                                                                            金陵味道:从京苏大菜到秦淮小吃                                  德隆苏

给作者赏杯茶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